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小说 >以梦为马,诗趁年华 > 清辉照古今——李清照

清辉照古今——李清照(第8 / 2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如果是解释为:像竹席的纹路一样的水波涟渏,你感到如何?

这并不是没有依据,古典诗词是有把簟纹比喻成水纹的例子的。

不信你看:

苏轼:

簟纹如水帐如烟。

唐代诗人李益说:

水纹珍簟思悠悠,

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

任他明月下西楼。”

他们都是将簟纹比作水纹,那么反过来将水比作簟纹,不也是应该的吗?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笔下的快递小哥是鸿雁,云中鸿雁把谁的锦书寄来?

锦书,就是书信。这里有个典故,说在南北朝时期,有一个叫做苏蕙的女子,她的做秦州刺史的丈夫窦滔被贬谪到遥远荒凉的流沙(今甘肃墩煌)去做地方小官。两人相隔万里,思念之情缠绕着妻子苏蕙,她把思念之情用织锦绣了840个字的回文诗,然后寄给丈夫。

这首回文诗,无论你是顺着读还是倒着读,都是饱含相思的凄婉诗篇。

西楼、西窗,这样一些意象往往和爱情会发生密切关联。

白居易: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杆独自愁。

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益: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晏几道:

西楼月下初相见,内粉头云。

谁堪共展鸳鸯锦,同过西楼此夜寒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花自飘零,呼应了首句的红藕香残。

水自流呼应首句的玉簟秋。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句,是那么柔,那么美,那么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