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辉照古今——李清照(第7 / 26页)
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登上小船。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注释
红藕:红色的荷花。
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这里指小船。
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李清照,一个典型的个性女词人。
李清照,一个女权主义者。
“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
李清照把景色写得好美啊!
枯荷、残荷,这个意向在古诗词里可谓是无数个地方出现过。
林黛玉就很喜欢“留得枯荷听雨声”。只不过曹雪芹却写成了“留得残荷听雨声。”
李商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红藕就是荷花,但李清照此处为什么偏偏用红藕而不用荷花呢?
这里除了格律平仄的考虑之外,是不是还有一语双关?
藕的谐音是配偶的“偶”。这样以来,红藕就有了爱情的象征意义了。
顾夐的《醉公子》:漠漠秋云澹,红藕香侵槛。
就是用红藕来兴起闺中思妇的相思幽怨。
玉簟秋的意思只是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吗?仔细想想,红藕香残是室外之景,会突然转为室内之景吗?当然也可以,但秋已凉,怎么还没有撤掉光滑如玉的竹席?当然,这也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