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快乐品牌——苏轼(第4 / 21页)
不是骆驼就不要选择沙漠,不是雪莲就不要选择雪山。既然是骆驼就不要进驻大都市,既然是雪莲就不要盛开在赤道上。如果你是花,就选择美丽地开放。如果你是树,就选择一方水土一束阳光,快乐地生长。在自己的生命里,在适合自己的生命环境中,展现生命的活力,绽放生命的美丽。
生命是一次旅行,让快乐与生命同行。选择快乐,其实就是选择了智慧。
苏东坡是一个创造生命快乐品牌的人,用的就是他的宽阔的思维,用的就是他的饱满的智慧。
苏东坡是一个人生智慧品牌,苏东坡是一个人生快乐品牌。
有一个身影穿越千古
苏轼七岁知书、十岁能文。
小苏轼开始“膨胀”了,一天,他写了一副对联:
遍识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他一本正经地把它贴在书房门口。那种少年狂,溢于言表。
一天,家里来了一位客人,客人看到了门上的对联,微微一笑,从袖筒中抽出一本书向苏轼讨教。
那是一本先秦古书,苏轼哪里懂啊?有些字他都不认得,这下他被难住了。
他明白了:原来,自己离遍识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还差的很远很远啊!
苏轼端详了那副对联很久,在上下联上各添了两个字,成了一副新对联: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从此,他更加努力读书。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他的博大,他的丰富,是他的善于汲取各家所长。他汲取各家所长,成就了一个丰富的苏轼。儒家给了他家国天下的使命;道家给了他潇洒豁达的心态;佛家给了他看淡一切的心胸。
于是,苏轼有“风风雨雨、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的格局,苏轼有“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从容。
走过万水千山,走出了一个大写的苏轼。走过万水千山,走进了一个诗意的苏轼。走到长江边的赤壁,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来到杭州的西湖,有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即使在黄州吃口猪肉,也能写“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岭南偏僻吧,但人家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他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放,也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浪漫,还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懂得认识事物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父亲苏洵,铮铮铁骨,不畏强权,勇于对抗权倾朝野的王安石,这让苏轼开始明白什么是风骨;妻子王弗知心温柔,让他懂得什么是深情;苏辙因他一路贬谪,但毫无怨言,是他感受到什么是亲情;朋友章惇强势逼人把他流放海南,但他却学会了宽容与饶恕。
密州的难民,让他明白为生民立命的意义。
海南的土著,让他的贬谪之旅竟然变成传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