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快乐品牌——苏轼(第3 / 21页)
在中秋之夜,在圆润皎洁的明月下,点燃了我们思乡之情的是这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接下来,“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则是将国家的安危与和故乡的思念糅合在一起,是诗人杜甫家国情怀的深情表达。月下抒怀,诗中倾诉。诗人即使在美妙的月色里,也不把家国忘怀。
月,是谁把你挂在天上?
诗里的月亮,月光里的诗。
月,还是那轮月。
那轮明月,那朵情思,千年万年,从没改变,从未走远。
今夜,一轮明月把一个节日照得通亮。
今夜,一首诗词把一个节日照得通亮。
人生快乐品牌
如果你心中有一块冰,需要别人把你融化。如果你心中有一轮太阳,那么不光你自己温暖,也能温暖别人。阳光不管在哪里,都是光明和温暖的。
苏东坡,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他是一个生命的快乐品牌。
面对现实,苏东坡的应对是智慧的。他的思维开阔,他饱满的智慧,滋养着他的生活。
颠沛流离一生,仕途坎坷多难,没有打倒这个男人,他潇洒依然,快乐依旧。
他不会应对污浊官场中的明争暗斗。他那种无拘无束、直率坦荡、特立独行的性格使得他在黑暗的现实中处处碰壁。直爽的人,难免会得罪人。他不是那种明明看见苍蝇也要吞下去的人,他是一定要把苍蝇吐出来的人,尽管吐出来要遭受磨难。
苏东坡就像美酒一样,时间越久,越是醇美。
是什么让这位古人如此波澜不惊永远保持豁然的胸怀呢?
苏东坡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是爱,让苏东坡在常人看来很压抑的事他却过得有滋有味、快乐逍遥。爱山山水水、爱植物动物、爱日月风雨、爱劳苦大众、爱亲朋好友、甚至爱敌视他的人,爱美食、爱游玩。他是一个活泼饱满的人。这种无所不爱,使得他的生活充满情趣。苏东坡一生都卷在北宋政治风浪中,而又始终如海燕般超脱于政治风浪之上。不做官时,他会种田、开荒、建屋、喝酒、写诗;做太守时,他会修水利,鼓励耕种,善待饥民灾民,使自己的辖区一片欣欣向荣。他在杭州上任时修建的苏堤直到今天仍然受惠于民,难怪至今杭州人还总是说苏东坡祖籍在杭州,全然不顾他出生于四川的确切史实。
大爱有大乐。
是意志和智慧,帮助他应对一次次的困苦。林语堂先生这样评价苏东坡:由尘世的标准来说,苏轼的一生相当坎坷不平,但他的生命是豁达的,心灵是自由的。他的一生对世人的贡献远远超过他从世上所取的一切。他总能在没有生机的地方创造生机,这样的生命真的每一时刻都灿烂。他正直、善良、潇洒,热爱生命的每一刻。
苏东坡超脱旷达并快乐的原因,还有他的出世精神。他知道,现实政治的是是非非、恩宠荣辱,不必记挂于怀。
苏东坡超脱旷达并快乐的原因,还在于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修养。
苏东坡超脱旷达并快乐的原因,得益于他的文学滋养和与佛教结下的不解之缘。他的诗词是那么的飘逸和豪放,生活也是如此的豁达和潇洒。屡次的谪居生活,并没有使他感到消沉,反而更深入于佛禅,形成“外儒内道”的情形,他看到了人生如梦的一面,更体会到人间的美好与温馨。他被贬惠州时,相伴十四年的侍妾朝云死了,自己也两目昏障,痔疮大发,尚自“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再贬儋州,他说“天涯何处无芳草”,并且希望长作海南人,“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后来渡海北归时竟叹“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在临终之际,竟然悟出了“早知臭腐即神奇,海北天南总是归”的禅悟境界。
当我们认知生命的贵重时,我们应该尽量让一切为生命让路,给生命最多的阳光。生命的历程中,有着坎坎坷坷。烦躁、痛苦抑或是失落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即使是有限的幸福和快乐也显得那么的稀少,生活中我们所听到和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抱怨。然而,我们依然活着——竭力地、顽强地,甚至是挣扎。当我们站在一个高处或者远处再审视这一切时,才会发现这些和生命本身相比是多么的微不足道。那个高处就是我们对生命本身领悟的地方,那个远处就是我们对生命本身感知的地方。
不会选择自己的活法,于是便有很多人活得很痛苦;选择错了活法的人,于是便活得很累。如果你活得很痛苦,如果你活得很累,如果你活得很无奈,如果你活得很没意思,如果你活得很糟糕,如果你活得很无聊,那么,你一定是不会选择或者选择错了;那么,你一定是没有懂得生命是你最该珍惜的。苏东坡,是一个会选择的人。
我们往往看到生活很艰难的人,但他们活得有滋有味。我们看到经济很富裕的人,生活得却很痛苦。究其原因,就是他们的各自选择出了问题。如果你是鱼,那就选择游泳,那就生活在水中。如果你是鸟,那你就选择翱翔,那就生活在天空中。可悲的是,本来是鱼却选择翱翔、向往蓝天;本来是鸟,却选择游泳、向往大海。
如果你是陶渊明,那你就归隐世外桃源。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会滋养出你鲜美的生活。但如果你不是陶渊明,如果你一旦长期进驻世外桃源,那与世隔绝寂寞贫寒长期与你相伴,你就会感觉生不如死。如果你是玄奘法师,那你就选择漫漫苦行。一路风雨,一路坎坷,那是你的生活,再远的路也阻隔不了你的追求。九九八十一难,成就了这位苦行僧。如果你不是玄奘,就不要领略那八千里路云和月,因为路上有风景,更有艰难险阻。时时问问自己:人生要些什么?你能要些什么?你被什么所纠缠、所诱惑、所苦恼?你“负石而行”,你背的这块石头是必须的吗?你将行向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