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快乐品牌——苏轼(第2 / 21页)
《水调歌头》中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首千古绝唱和这轮圆月一起升起,把这个节日照射得光彩灿烂。
全文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如行云流水。让我们沉浸在这豪放而阔大的意境之中,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此时,我们慢慢懂得了词人对明月怀有多么浓厚的向往之情,但对人间更有不舍的眷恋之意。
神话与现实、出尘与入世、感慨与旷达,就这样层层交织在一首词中。在这首词中,有着浪漫主义的色彩,又有着深刻的哲理和人情的温暖。在清爽、雄壮、旷达的苏词中,这首《水调歌头》构思奇拔,可谓是千古绝唱。于是,每当中秋月圆之时,那些无法团聚的亲人心中便吟起这首词,在这首词里互相温暖着,在这首词里互相祝福着,在这首词里共赏一轮明月,在这首词里千里共婵娟。
一首词,一段情,一轮明月,一个佳节。
在诗词里,我们感受着、分享着诗人的中秋情怀。
月亮,中秋,润泽出无数诗词佳作。
每当中秋佳节,那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便会和月亮一起从夜空中,从我们的心底升起。
一轮明月,从一首诗、一首词里升起来,又跌进我们相思的心怀,溅起朵朵凄美的情思,湿润了我们望月的目光。然后,一缕缕纯美得如月光般的诗句在节日里熠熠生辉:
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到杜甫“寒沙蒙薄雾,落月去清波”、“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从岑参的“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到白居易的“东船西舫俏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美丽的诗句,洋溢在这中秋之夜。
我们多久没有看一看月亮了?当下,五光十色的东西太多,绚烂多姿的东西太多,但被我们忽略的往往可能是最为真实和纯美的东西。月亮升起、落下,从一勾弯月,到圆圆的明月,该是为我们诠释着一个什么样的哲理?那圆润的月亮,那柔美的月色,该是能抚平我们的浮躁与喧嚣?
美好的,往往是无价的。
月亮,正是。
月光,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