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白居易(第3 / 22页)
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六月初二,晚上,明月高照。宰相武元衡面对如此美景,却忧心忡忡。
宰相为什么事犯愁呢?
那时,安史之乱留下的后遗症是藩镇之乱。这些藩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这些独立王国,成为朝廷头疼的大事。“喜则连横以叛上,怒则以力相并”。
这是国家的忧患,这是宰相忧虑。
不想了,写首诗吧!莫负了眼前的大好景色。
夏夜作
夜久喧暂息,池台惟月明。
无因驻清景,日出事还生。
“夜久喧暂息”:夜已经很深了,白天的喧嚣暂时停息了。
“池台惟月明”:只有明月照耀着池台。
“无因驻清景”:没有办法留住这美丽的景色。
“日出事还生”:明天日出后,事又来了。
啊!
那明天等着他的是什么事呢?要出什么事呢?
真是说着了,一场轰动长安城乃至全国的恐怖杀人事件正在这黑了夜里酝酿着。
你可知道,唐朝的官员早朝时间很早,出行前往皇宫的时间当然更早,天还没有亮,就要打着灯笼出门。
武元衡的家仆门打着灯笼正要走出家门,突然,灯笼被暗箭射灭了。
接着,突然刺客朝武元衡冲来。
陪同纷纷逃命。58岁的文官帝国宰相身首异处。
与此同时,裴度在不远处也遭到了狙击而受伤。
此事轰动整个长安。
宰相刺杀,白居易仗义执言,他勇敢地站出来,上奏书强烈建议一定要捉拿凶手。但是,却被扣越权上奏的帽子,被贬为江州司马。
诗意绽放
我们先看一看白居易的一首暖诗:
《问刘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