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青州乱_第857章 命运(第1 / 2页)
“这就是邺城。”
当邺城的轮廓出现在孙权面前时,他没什么感触。大汉并不缺乏大城,洛阳的面积就远远超过邺城,更为雄伟。
但到了邺城西门的时候,人流如织的百姓让孙权目瞪口呆。这个时代的城池有一个显著的特征,相比大汉还在时候,城池防御坚固的多,百姓数目却是锐减。
战争带来的满目疮痍并未出现在邺城,取而代之的是车水马龙。
在西门一侧,进进出出的大车排列整齐,商贾们吆喝着,笑吟吟的进出邺城。道路两旁数不清的百姓提着自家新鲜的蔬菜,郊外的野菜入城出售春天。
饥荒,战乱,并未影响邺城百姓。
百姓安居乐业,齐军骁勇善战,齐地繁华。一幕幕在孙权的脑袋里面飞速飘过,他不禁怀疑自己大兄做的事情究竟是对的还是错的。
齐军真的能够击败吗?
下意识的,他又想到了黄河渡口上面络绎不绝的船只,一艘艘在跟长江上艨艟不同的小船在黄河上面航行自如,沟通南北,带来的经济繁荣不亚于此刻的震撼。
那个时候他还只觉得这一切是归功于洛阳重建,李云义为了洛阳,必定会用除一切手段,也要让洛阳变成当初那个帝都。
现在看来,自己错了,错的很离谱。一个邺城就如此雄壮,中原腹地不亚于邺城的城池如今发展成什么样子了?纵然没有治所加持,比冀州更早安定下来的青州诸多郡县是否更加繁荣?
位于东莱海岸,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东莱水师战斗力几何?
孙权不禁摇头,北方人根本不会打水仗,或许位于寿春左近的齐军水师还能发挥出一些作用。东莱水师,绝对不是周公瑾的对手。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水战孙家无敌。
随着人群缓缓入了邺城之后,短暂一日,孙权再度出城。他这才知道邺城太小,许多不重要的设施已经搬迁到了邺城之外。
包括自己即将就读的学校,一种人人都可以受到教育的地方。
这在南方根本不可能出现,但在邺城出现的理所当然。
杨修仍旧陪同,他细细观察着孙权,倒不是多看重后者。而是孙权身上还有没有利用价值。没有利用价值的话,就得垃圾分类。
“康成公,此人便是齐公推荐而来的士人孙权孙仲谋,时年十四,生的英武,才学在南方也是不错。”
杨修笑呵呵的向郑玄推荐。随着编撰典籍,郑玄也坐不住了。这一世没有经历太多战乱,也没被袁绍绑架的郑玄身体健硕,满头白发也掩盖不住他的一双明眸,睿智的样子。
他从青州出发,抵达邺城,立马就任邺城书院院长,专门负责教育这些已经有了一定启蒙教育,但没有太多学识的学生。
真正的儒生在隔壁学习,那里才是李云义培养官吏的地方,每月都有朝堂当中的大佬亲自到来讲学,挑选杰出之人,白嫖他们的劳动力,让他们去做一些琐碎到极致的工作。
“孙文台之子?”郑玄不紧不慢的抬头,看了一眼孙权,见他容貌有异,不免惊诧。
江东猛虎的儿子居然是个碧眼儿。
“有心读书,就安下心来,天下纷争到头来,不过是一地狼藉,带他进去。”
“多谢康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