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青州乱_第844章 洛阳人心(第2 / 2页)
身份在大汉极为重要。
“孤觉得没区别。”
“某家觉得有区别。”
“孤——觉得没区别。”
吕布哑然,不知道该怎么回了。明明是皇帝名正言顺,偏偏李云义要玩这一出。要是换成自己,早就拿着传国玉玺,直接称帝。
“温侯要记住孤说的话,孤就是孤,任他谁来,这大齐都变不了天。”
“诺。”
吕布欲言又止,想说话却又不敢说。有那么一瞬间,他真的发觉眼前人跟以往不太一样。不知不觉当中,齐公威势更甚,就连自己都不敢直视。
荀彧也接受了李云义的说辞,明面上的遮羞布,至少现在对大家都有好处,未来的事情谁也不知道。或许大汉还在,或许大汉没了。
那都是以后的事情。
“大人,晚膳已经准备好了。”
亲卫到来,低声在荀彧耳畔提醒,荀彧这才发现天色渐暗,自己上前道:“主公舟车劳顿,好不容易回到洛阳,还请多吃一些,好好歇息。过几日才会忙起来。”
李云义接受了荀彧的好意,毕竟未来几天真的会很麻烦。
大汉的繁文缛节从来不少,只是没人敢在自己面前提及此事,更没有人会要求自己按照礼节做事
。
洛阳城外大片不适合种植的土地被划分出来,成为营房。此处居住的不仅仅是军士,还有修陵墓的工匠,百姓。
跟其他城池不一样,洛阳左近的百姓,并没有大规模参与修缮水利官道等等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务。反而将有限的精力放在一个活着不多,死了不少的皇帝身上。
一想到这位皇帝是董卓立的,就不知道有多少人恨的牙痒痒。他们被董卓迁移到长安,从富户变成现在的家徒四壁,前后不过数年。
族人,亲眷更是化作一滩白骨,成了野狗饥民的口粮。
“齐公到。”
低沉的呼喊声传的不远,但听到这个声音的百姓纷纷起身,将屁股从小马扎上面挪开,看向营门。只见一队军士快步而来,紧随而来的人有三个,一个器宇轩昂,身高八尺,国字脸的吕布。一个温润如玉,行事让人如沐春风的荀彧荀令君。
这两人中间则是一个二十岁上下,面白无须,生的庄正俊郎,不怒自威的少年郎。
只见他信步到来,在一众目光当中生态自若,淡淡吩咐:“一切照旧,不要因为我们到来,此地便有所改变。”
“诺。”
荀彧微微颔首,放慢脚步吩咐一旁的书佐。这本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再度吩咐,不过是让大鸿胪跟礼部的人知道,做决定的人来了,再不识相就晚了。
百姓很快坐了回去,他们下意识的知道出现在此处的少年郎便是齐公,却不敢靠近,直到文吏前来,安抚之后,他们才目送李云义消失在营寨里面。
他们这才明白,似乎这齐公跟传闻当中一样,威严却仁慈,是一个知道老百姓看困苦的人。
为这样的人效忠,不比那位死掉了还折腾自己的皇帝,好得多?
不知不觉当中想,许多人心中都生出这一念头,愈发喜欢当下,而非过去。
苦难还是让他随风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