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青州乱_第777章 工科(第2 / 2页)
“士人?”
就在诸葛亮胡思乱想的时候,一个人大步走来,见到衣着不俗的诸葛亮,不禁一笑:“对器物感兴趣,在我们这里不叫歪门邪道。想学的话,好好干。识字比不识字有优势。”
“大将造。”
别人不认识马均,诸葛亮却是知道。邺城不大,常驻的官员就那么几个。拜自己大兄诸葛瑾所赐,诸葛亮对马均也有一些了解,知道这个人出身扶风马氏,却平易近人,好器械。
“你认识我?你是哪家子弟?”马均斜睨一眼,干脆利落的挥手:“都过来,别的考学是如何进行的我不管,你们想要通过我马均的考验,就得有一技之长。不管认不认识字,会不会说话,只要能做事,我就会给你们对等待遇。”
“小子,过来啊。这里没几个书佐,你帮我记录一下他们的贯籍姓名。”马均略微不满的瞅了瞅诸葛亮,拼命使唤起来。
“在下诸葛亮。”
“琅琊国的?”
“正是。”
“哦,不认识。”
马均一翻白眼,懒得搭理诸葛亮。士人都讲究一个贯籍,琅琊很大,姓诸葛的人也很多。后世将诸葛家这一代最杰出的三个人成为一龙一虎一狗,说他们是亲兄弟。
真没有。
诸葛亮诸葛瑾是亲兄弟,诸葛诞虽然也是琅琊诸葛氏的一份子,换算起来,应该是诸葛亮的侄子辈。
诸葛诞第一次出现在史书上面大概是西元250年前后,这个时候诸葛亮已经死了十四年。
如果诸葛诞是诸葛亮的弟弟,生于180年前后,又是一个寿命长的老乌龟。
工科的人不多,马均一个人也游刃有余,轻而易举的将他们的信息,会做的事情一一问询清楚,登记造册后,开始实践。
诸葛亮旁观摸鱼,他的动手能力马马虎虎,嘴炮倒是一流。
一直忙到傍晚,天再次阴沉沉起来,十五个工匠,过关十四个。
倒不是马均眼界不高,而是这年头敢出来闯荡的人,要么是胆子大的,要么是有能力的。前者可以培养,后者可以委以重任。
诸葛亮在马均眼中就是前者,胆子大,识字,可以大力培养。
至于诸葛亮的本事,他倒是没看到。丫的就是一个嘴炮,整整一天双手都在袖子里面,没怎么露出来。
不知道自己被看低的诸葛亮回到家中,忍不住道:“工科大有可为。”
“工科?”诸葛瑾诧异,进而一笑:“你得了第几?”
“工科当中,单轮经学,我为第一。匠造而言,我虽有一些本事,却根本相差不大。”
“那你准备什么时候一鸣惊人?”
“短则三五日,长则一旬半月。”诸葛亮一本正经,到现在为止,工坊透露出来的许多东西,对自己来说都颇为奇妙。
也不知道那一座被马均吹得神乎其神,齐公李云义一手打造的工坊,究竟是什么样子,是否真的能够容纳万人工作,打造的铁器能够供应千万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