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青州乱_第718章 诸葛亮的困惑(第2 / 2页)
姓刘的都很废材,这让对曹操愤怒,一心想要匡扶汉室的诸葛亮心中绝望。
反倒是在北方崛起的豪强李云义推行仁政之外,猛连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校正经学,教化百姓也会尽心尽力去做。
他长长叹了口气,要是你姓刘多好!
“仲宣如何看齐公?”半晌之后,诸葛亮忍不住问道。
他虽然不喜欢李云义逾越的举动,可这普天之下,比烂的大环境。李云义独树一帜,他非但不比烂,还是大佬。方方面面都能吊打天下诸侯的大佬。
“孔明既然问我,我自然知无不言。只是齐公与我们一般,都是年轻人。他脑袋里面总有一些天马行空的设想,这些设想在我看来,难以实现。却正在被修改,迟早成为你我生活当中的一部分。”
“在齐公身上,最让我感到不安的是,齐公并无架子,他似乎跟他们一样,都是斗升小民。”王粲犹豫着表述自己对李云义的看法,指着看热闹,忙生活的百姓道:“或许是错觉,齐公并未将自己当做是人上人,在长子最繁忙的时候,还要过问寻常百姓的一日三餐。”
“好似齐公不横加干涉,百姓就会饿肚子一样。”
“难道不会吗?”诸葛亮反问。
王粲一怔,半晌没说出话来。他父亲是上一任大将军何进的长史,他是世家子,他从来不是当做是寻常百姓。更没有压榨百姓,从他们手中夺取一份口粮的心。
可偏偏诸葛亮的话让王粲无言以对,他看不上,那不是仁慈,而是轻蔑,是鄙夷。而非真的关心百姓。
诸葛亮说的话,更是让他深深懊恼,连诸葛亮都看得出来东西,自己居然没有关心过。
果然是灯下黑。
好在时人大抵如此,才没有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
齐公仁慈可不是弄虚作假得来的,而是他一贯如此。
或许这就是出身底层的人的一贯作风。
当王粲将一切推到了性格上面的时候,诸葛亮的声音再度响起:“齐公所谓的人人平等,仲宣如何看待?”
“义无反顾,此乃圣人之言,当惯行。”王粲说得直白,别的他不认可,可人人平等这个太牛逼了。这意味着任何齐公麾下百姓都是平等,无论性别,足有。
这就是东汉末年的政治正确,谁敢反对,谁就得死。
而且这玩意儿真的有效,乌桓已经开始人人都在学汉语,大量戍边军队让乌桓经济繁荣,争先想要考过幽州官话,缴纳三年赋税之后,正式成为大汉子民。
乌桓人是否能够融入大汉,需要多少年没人知道。可人人都看在眼里,幽州现在暂时没了边患,财政收入蹭蹭上涨。反而能够做到一定程度额收支平衡。
这已经是了不得的成绩,主事人都能升官。
“真能人人平等?”
王粲摇头:“这件事情孔明与我说没用,你要见到齐公之后,才能问清楚齐公所想。再则,是否能行,看的是我等如何做的,而非等待。这样苦等下去,十年百年千年,也做不到此事。”
诸葛亮释然,发现正如王粲所言,想要一个答案,拜见李云义是简单的方式。复杂一点的结局方式,就是自己去看,去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