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青州乱_第717章 初到邺城(第1 / 2页)
金秋九月,位于冀州南方的邺城愈发热闹。长安洛阳残破不堪,李云义没有学曹操在许县重新建立一处城池,作为都城。
邺城地处要冲,自古繁华,唯一的缺点就是相对洛阳,太过靠北,没有黄河航运优势偏居一方的时候还能作为政治中心,却不能长久。
后世有京杭大运河,邺城也算是航运当中的一员,倒是无碍。
东汉末年别说京杭大运河,就是隋唐大运河都没影儿。
黄河以北的冀州幽州自成体系,在海运一点点增加渤海湾内,已经不再需要运河运输。
渤海湾,黄河一代的航运,足以养过沿岸数百万人口。
邺城西门处,大量从并州往返的商贾谈笑自若,脸上尽是笑容。少有人脸上有些许愁容。做生意并非一方风顺,什么都能卖上好价钱。
并州新定,对于这些发迹于中原,河北的商贾来说,并州就是一处新的市场,大部分人还摸不准并州的脉络,只能运输粮食,绫罗绸缎前往并州。
衣食住行这年代,住跟行排在后面,吃跟穿才是重中之重。
“诶,这一趟只买了五只羊,一头牛,一路紧赶慢赶,牛倒是还好,羊都死完了。”年过三旬的商贾愁容满面,运输粮食抵达并州之后,虽然获利颇丰,却也不足与让商贾满足。
并州如今除了皮毛,牛羊之外,也没什么紧俏的特产。
“公子,听说青州有一句谚语,叫——家缠万贯,带毛的不算。”
诸葛亮身边,侍奉的童子闻言咋舌,忍不住道。
“对也不对。”诸葛亮笑笑,并州的一切他看在眼中,心中大为感慨。他是一个想做事情的人,不屑王粲那样靠着人脉当官。
即将在邺城开始的考学,才是他关心的重点。考学,即考校学问,他却是俨然不惧。
“这做生意除了门路之外,三教九流都要有所了解才行。牛羊战马多疫病,稍有不慎便会功亏一篑。若是不懂牲口,还是不要碰牲口为妙。”
童子恍然大悟,想到自己随行的两匹驴,倒是有些了解。这两位爷,自己一路上伺候,还不时尥蹶子。换成别的牲口,自己还真不一定伺候的来。
诸葛亮却是没有太多想法,他在城门口观察许久,眼见出入邺城的百姓数不胜数,几乎人人脸上都有喜色。
这般景象在徐州不多见,但在青州冀州,确实处处都能见到。
“仁慈。”
想到这个词汇,诸葛亮不禁长长叹了口气。明明自己自诩是大汉忠臣,可现在大汉都没了,自己还能当大汉臣子?
他迷茫,知道徐州能够快速恢复生机,都是邺城当中那位齐公的功劳。偏偏他又不想成了他国的开国功臣。
汉帝已经殡天,直白点说就是大汉的传承断绝。即便有人自称大汉宗室,天子,也不可能获得广泛支持。
汉桓帝,灵帝子嗣至今,已经全都断绝。
人都没了,在往上数,就是七八十年前的皇帝子孙。
李云义啊李云义,你究竟是真的仁义,还是假的仁义?这天下你究竟要如何处置?
诸葛亮心中纠结李云义全然不知,他领着百余护卫靠近邺城的时候,动作慢了起来。
邺城规章制度完善,城内人人都要下马牵马而走。除非是紧急军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