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青州乱_第677章 不愿(第2 / 2页)
但在齐军这边,却是另外一副光景。从新野向北,一直到黄河边上,他所见的世界光怪陆离。
南阳,颍川百姓安居乐业,田野当中也有数不清的秧苗,正在等待秋天到来,堆入谷仓当中。过了颍川,进入河南地界却是百姓奋力修筑官道,城池,沟渠。大片大片的土地撂荒,无人耕种。只有靠近水源,零星的土地有自己的主人,保持一抹的绿色。
过了黄河之后,这般景象更甚。
船只穿行黄河之上,岸边大队大队的百姓眼中有光。
“他们都是从三辅之地迁移回来的百姓,祖辈就生活在河内河东。为了躲避战乱,或是被董卓用强,才背井离乡。原本繁华之际,人口不下八百万的司隶,现在人口不过二百万。”
李云义神情严肃,大量人口损失的结果已经凸显。原本属于大汉的大片土地,正在被异族占据,百姓不断内迁,就不断有人倒在背井离乡的路上。
正是连绵不绝的战争,摧毁了大汉。
从光武开始,百年羌乱,榨干了这个国家最后的骨血。
“益州有民多少,我不知道。但战端一旦开启,百姓至少折损两成。若是刘璋凭借关卡之利,拖上一年半载,死的人会更多。”
“子乔,你可愿意助我一臂之力,不让益州民生凋零,变成眼下的并州?”
张松闻言猛地抬头,只见一双星眸。李云义真诚的样子让他忍不住想要答应下来,拜倒在李云义的身边,唤上一声主公。
可他不能,他只是收回目光,苦笑道:“齐公何必担心刘州牧的决心?”
李云义神情不变,好似呢喃:“他是不是益州牧,不是他说了算,也不是益州世家豪族说了算。”
“行了,继续上路。日后的事情日后再说。”
李云义不紧不慢的将目光放在不远处,大队骑兵正在集结,渡河。
“长史,您为何不答应?”身边仆从目光复杂,人人都张大嘴巴,不知道自家主人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策。明明跟随齐公才是最好的选择,为什么要选择刘璋!
“你们不懂。”张松只是摇头,心中愈发苦涩。果然内应不好当,两面受气!
只是现在万万不能投靠李云义,还得隐忍,免得身边人告密,回到益州之后,才能露出獠牙。
这益州内情,不便细说。日后齐军南下,刘璋投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是他不想投降,而是益州世家自成一体,倘若要他们学着青州冀州这样施政,益州世家,东州士,必定会旗帜鲜明的反抗。
甚为州牧的刘璋无论如何选择,都只有死路一条!
自己所在的益州张氏,就有土地十万亩至多。
真要缴纳赋税,这足以十万亩土地,立马更名换姓,变成别人家的土地。
偏偏,他看的真切。李云义就不是会虚以委蛇的人,能在如此广袤土地上面实行的政策,必定有自己独到之处。
想要这样的雄主在益州换一种行政策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根本就不可能达成!
罢了罢了,走一步看一步,有的人想要死,那就让他们去死好了。
死道友不死贫道,日后齐军伐蜀,自己做好该做的事情,足矣。
张松目光逐渐阴鸷起来,他做事向来不顾及后果。
这内应,他做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