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青州乱_第109章 喷子崔琰(第2 / 2页)
这一选择并非是李云义一拍脑袋就有的结果,而是他翻来覆去之后,才做出的抉择。
青州民政崩坏,想要依靠百姓的主动性去做成一件事情的难度,远远大于官府下令行政命令,引导百姓去屯田。
对,就是曹操以青州军为主开始的屯田。
李云义自忖自己跟曹操的最大不同点就是,他不用担心青州军造反,作乱。
只要给与这些百姓足够的生产资料,他们就能够在安心种地,而不是在兖州那样,身处异地,对曹操这样的当权者有所提防。
在兖州,百万青州黄巾同气连枝。在青州,百万青州军就会分为无数籍贯,变成一支支小队伍,无法在团结起来。
对于这些可能造成社会不稳定的百姓,李云义的法子就是用土地安稳他们的心。
人生一世,所求的无非是衣食住行。功名利禄这四个字对于庶民而言太过遥远,无法触及。
如今夷安,高密正在进行的屯田抢种,看似官府耗资巨大,却能安抚人心,让乱民变成百姓,源源不断的创造财富,供养更多军士,百姓。
“李使君野心倒是不小,只是李使君可曾想过,你并无大汉官爵,做出这等事情,是否有些逾越?”
三人当中的最后一人却是冷眼旁观,听着李云义的声音,发出自己的质问。
“我方才说了,我所做的都只是保境安民。”
“保境安民?”那人止不住的大笑起来,像是听到了笑话一样:“好一个报名安民,你这等作为,跟青州蛾贼有什么差别?与孔融那腐儒有何不同?”
他咄咄逼人,将孔融,李云义并列,比作蛾贼。
好一个喷子。
李云义面色不改,他放眼望去,只见那人身着华服,跟赵商与老者衣着相差甚远。
“我与孔国相自然不同,不然先生也不敢来骂我,而不敢去昌都骂孔国相了。”
李云义针锋相对,不就是骂人,抬杠吗?谁还不会!
“孔融志大才疏,平日只知施恩地方,却不知道安抚百姓,养士为己用,窝囊至极。”
那文士仍旧咄咄逼人,只是他这一次骂的人从李云义变成了孔融。
“孔国相做的好与不好,自有士人评论。”国渊按住小师弟崔琰,没好气的道。
孔融无能已经是青州人的一个共识,部分士人好清谈,倒是跟孔融走得颇近。
唯独赵商等人,更重务实,对孔融敬而远之,不会夸赞他,自然也不会蔑视他。
唯独师门当中的小师弟崔琰是一个例外,他现在已经二十七八岁,距离三十而立已经不远,可性子还是生的浮躁,如少年人一般。
于师门当中的师兄弟而言,崔琰所做文章花团锦簇,人人爱他文采,又恨他口不择言。
现在老师将崔琰交给自己,他便要给老师一个交代,叫国渊知晓什么叫脚踏实地。
时下时风刻板,一个士人想要出仕,无非孝廉,茂才,征召三条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