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议政国会(第3 / 4页)
不知道什么意思?
那还不简单,演示一下不就行了!
当然了,演示对象是国师路道玄。
在路道玄指天骂地的怒吼声中,三刑施加其身,他沉默了。
浑身是血的路道玄被人扔上一辆马车,晃晃悠悠地出城了。
鉴于高皇目前不能理政,在殷破败的建议下,由三公九卿在职官员组成议政国会,所有大事均由议政国会审议通过,并颁布施行。
并且,他自动退出,并不在议政国会之中。
几乎所有官员对殷破败的敬仰之情立即达到顶点。
这叫什么?
这才叫高风亮节,胸怀天下!
以他的身份地位,完全可以把高皇踢到一边,取而代之。
如果他真这样做了,朝堂之上,绝不会有任何人反对。
蔡跃激动得泪流不止,跪在殷破败脚下哽咽道,“国相……我大夏真柱石也!”
于是,太极殿上,文武百官畅所欲言,对着议政国会提出各咱奇谋良策,再由国会决定采用哪一条,效率成倍提升。
成立议政国会,是殷雄的主意。
殷破败起初并不赞同,把权力分散到十几个人身上,万一出现结党营私的理解,借以操纵朝政,还不天下大乱?
结果殷雄的理由更加直接,“以皇帝一人操控朝政,还不如让更多的人共同操控,至少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
殷破败苦思良久后,还是同意了他的意见。
国家治理由那些文官们去做,只要军权在手,这个国家就始终不会乱。
议政国会正式开始运作之后,殷雄便把和塞北签署的协议拿出来决议。
面对十几双眼睛,他必须要把其中利害陈述清楚。
蔡跃问道,“大将军,契约中似乎没有写明对我大夏的好处。”
其他人纷纷点头。
殷雄道,“我大夏的好处在于日后。”
见众人一头雾水,殷雄解释道,“我大夏之强不在于金银,而在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