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舆论导向(第1 / 1页)
至于利用废报纸印刷,新月报根本无从反驳,因为这件事本就是事实。 这就是传媒引导舆论的力量!! 美利坚有家大型啤酒公司,广告标题词是:每一瓶啤酒在灌装之前,都要经过高温纯氧的吹制,才能保证口感的清烈。 广告标题一出,顿时引来同行们的嘲笑,这根本就是啤酒生产的标准工艺,所有的啤酒都要经过吹制,没有纯氧的吹制啤酒在罐装里面就直接坏掉了。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家美利坚啤酒居然因此大卖特卖,所有啤酒厂商都看傻了眼。 但问题是,为什么这份啤酒却成功了呢? 道理很简单… 因为消费者对啤酒酿造工艺,并不了解!! 在这个万物没有互联的时代,即使发达如美利坚一样,人们同样存在综合信息量不足的情况,对一些乱七八糟毫无用处的知识更是没有心思去了解。 只知道,这家啤酒貌似非常好,居然用纯氧来吹制啤酒,"只是”为了保证啤酒清冽的口感。 不会去想知道,为什么这家啤酒会用纯氧吹制,也就不会知道事实上所有啤酒都是这样制造的。 这也导致了一种现象,那就是人们更倾向于自己所相信的存在,也是这个时代教会林锋的道理。 反之亦然!! 所有报纸几乎都是用废报打成纸浆,利用工艺清除掉墨水后再次进行印刷,因为原木纸浆的成本太高,废报纸浆印刷是非常合格的产品。 但是...香江市民会这么认为吗? 就连美利坚这个喜好喝酒到颁布"禁酒令"的国度,民众都不会深切了解啤酒的酿造工艺。 香江看英文报纸的鬼佬,看到利用废报第二甚至多次印刷的报纸,下意识便会觉得手上的报纸"不干净"。 这种事情新月报根本无法解释,也根本无法解释的清。 没有万物互联的时代,人们获取外界信息的方式十分有限,下意识便会认为自己所认知的事物。 反过来,又有多少人看到这条标题,会亲自到报纸印刷厂调取事实真相呢? 当然!! 正如其它啤酒厂的广告词,不会宣扬"我们也是”,"我们的酿造工艺也是纯氧”那般傻到透顶。 新月报同样不会发文叫喊,天庭通讯社也是用废报二次印刷,那样会显得像个小孩子般无理取闹。 新月报更不敢叫嚣,所有报纸都是用废报印刷,那样会一杆子打翻一船的人,其结果便是遭到一众报社的围攻… 汇丰银行内,大班沈弼感叹道;"天庭通讯社扩张的速度这么快了吗?看着林生有时真觉得自己老了“ "您过奖了!" 林锋饮过杯茶再次问道:"不知沈生能否帮我这次忙呢?” 南华早报股权结构复杂,其中汇丰银行占股32%毫无疑问是最大股东,此外怡和财团占股不明为第二大股东,再就是散落在股市中36%的股份。 要说这南华早报,在后世可谓是几经辗转。 87年被新闻集团传媒大亨默多克吞下,私有化三年之后重新上市。 又过了三年被嘉里传媒,也就是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念买下绝对控股权。 再就是21世纪15年被阿里集团买下,用于扩充传媒领域的影响力。 不过!! 相信如今的南华早报用不着那般辗转,到了林锋手上便休想脱逃。 此时,沈弼不禁面露难色。 将南华早报32%的股权出售给林锋很简单,帮助天庭通讯社收购市面上的股票也不困难,难就难在需要拿到第二大股东怡和财团手中的股票。 经过青州英泥事件,英资财团便开始警惕沈弼,想要收购怡和财团手中的股票助华资天庭系成事,貌似没有那么容易。 南华早报仅有1000万巷币的市值,怡和财团掌握的股份只有200万左右,区区200万根本不足以被偌大财团放在眼里。 反之若能以200万巷币,影响到华资最大纸媒领域的重要进展,对于英资而言简直不要太划算。 毕竟,天庭通讯社绝对无法拿到散落在股市中36%股份的全部,即使汇丰愿意将32%股份出让给林锋,掌握的股份也无法将南华早报退市私有化。 而霸道的林大亨,绝对不允许纸媒的重要环节属于上市状态的,问题的根本在于如何让怡和财团放手。 这也就是公司上市的好处非常多,林锋依然不肯接受旗下天庭系企业上市的原因。 "汇丰的南华早报股权可以卖给你,也可以帮你收购南华早报的股份,并尝试与怡和进行沟通,但我不担保一定会成功。"沈弼如实回答道。 "没关系!” 林锋祭出王牌说道:"沈生可以帮我与怡和沟通,就说我手上还有九龙仓1.2%的股份,若怡和愿意将南华早报出售,我也可以将九龙仓的股票出售给怡和。” 话一出口,沈弼当即两眼一懵逼。 就在半个月前,怡和财团发现九龙仓股价波动异常,查询后发现了李嘉成对九龙仓露出不轨之心,立即对长江实业集团发起制裁。 当时,一同被发现的还有高盛。 若非高盛的动作太大,怡和也不会那么轻易发现异常,随后天庭通讯社立即将新闻曝光。 捧杀李嘉成的同时也引起怀疑,高盛背后收购九龙仓股份之人,是否就是林锋的天庭系。 现在,一切水落石出!! 就是林锋为了利益,将李嘉成狠狠出卖,不仅在九龙仓股价13元左右的时候,提升到30元之际大赚了一笔,手中更是保留了一点尾巴,相对于九龙仓这个"怡和双翼”,南华早报那点股权算个屁呀? 眼下李嘉成还没有将九龙仓的股票清仓,还在四处寻找能够扛住怡和压力的接盘侠,怡和同样不敢对李嘉成掉以轻心,保持着对九龙仓股份的增持。 此刻,沈弼不禁再次林锋刮目相看。 同属华资的情况下,林锋此举无异于是从背后捅了李嘉成一刀。 就算当初李嘉成上门逼迫卖出青州英泥股份有些欠妥,林锋这样做也非常过分了。 不过... 这倒非常对沈弼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