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章 工业企业格局要提升(第3 / 4页)
曹春秋顺着柳俊的言语说道。
“怎么样,工作方面,应该都比较熟悉了吧?”
柳俊依旧是微笑着,语气十分平和。
骨子里头,柳俊喜欢这种斯斯文文的读书人。虽然曹春秋过于阴柔,又有着比较复杂的背景,柳俊仍然不会对他心有成见。不管怎么说,曹春秋是他的部属,做一把手要有一把手的风范。总是对自己的部属处处提备,格局上,先就落了下乘。
“基本上,大致都比较熟悉了。”
曹春秋谨慎地答道。
柳俊的问话,看似随意,实则不大好回答。谦虚几句吧,不免叫人小觑了。来了小半年,还没熟悉工作,干什么吃的?况且曹春秋一直在揣测柳俊今天忽然召见他的原因,若是表达方面出了歧义,甚或被柳俊抓住什么“把柄”,那就不好了。
毕竟两个人的身份都比较敏感。一个是严玉成的女婿,一个是张光明的亲信。严张不对路,通省皆知。曹春秋又是柳俊的部属,处于“劣势地位”。凡事不得不小心一些。
柳俊尽可以表现一把手的气度,曹春秋却万不可掉以轻心。
但是回答得过于自信,却又有王婆卖瓜的嫌疑。
因此曹春秋这个回答,算是十分得体的,不亢不卑。
“春秋同志,你在大学学的专业是经济管理吧?”
“是的,书记。”
见柳俊忽然问起自己的专业,曹春秋更加谨慎了,柳俊问什么他就答什么,多余的字,一个都不肯说。
柳俊便微微一蹙眉头。
与部属之间这种谈话的气氛,柳俊不是很喜欢。一般的下级,在领导面前恭谨小心,这个十分正常。谁也不敢胡乱跋扈啊!但曹春秋明显谨慎得过头了,让人嗅到了戒备之意。
看来曹春秋虽然行事谨慎稳重,格局上,还有待提高。
不过这也难怪,秘书,尤其是大机关秘书出身的人,都养成了这种谨慎的习惯,一时三刻,叫人家马上就改过来,怕也难能。
“春秋同志,我今天请你来,就是想和你聊聊,关于县里一些企业,管理上怎么更上一个台阶的问题。”
察觉了曹春秋的谨慎,柳俊也便将闲聊的言语收了起来,直截了当进入了正题。
自柳俊到达宁北县之后,不但招商引资颇见成效,加上徐氏集团开始兴建的电子工业园,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工厂数量,大大小小达到了二三十家之多,一些原来的国有和集体企业,经过改造,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气象,至于乡镇企业,也已出现了遍地开花的势头,颇有当年向阳县的景象了。
柳俊在和洪副总理谈话的时候,就明白无误地说过,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靠工商业支撑,不但要减轻农民负担,条件许可的话,尚要对农业予以一定得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