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二章 进言(第3 / 4页)
“柳俊,宁北县的农村情况,到底怎么样?”
洪副总理眼望柳俊,问道,丝毫也不拐弯抹角。
柳俊原以为首长会询问与那篇文章相关的问题,不料一上来,就直接问到了宁北县的农村情况。听起来简单,其实题目很大。
那个时候,尚未有正式的“三农”提法。
“总体来说,是向上的!”
柳俊也不过分谦虚,没有多少犹豫就答道。
洪副总理望着他,目光炯炯,显然是想要听进一步的解释。
“宁北县五年前,是省级贫困县。两年前,有百分之三十的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将将解决了温饱问题。这两年,贫困人口减少了百分之六十以上。目前真正处于贫困线以下的农村人口,只有不到百分之十三。”
柳俊简单地介绍道。
“那你认为,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彻底的解决贫困问题,共同富裕?”
洪副总理对柳俊的答复不置可否,继续“出题”。
貌似首长的问话,只是针对宁北县一隅之地来问的,其实却是出了一个更大的题目。盖因宁北县可以看做是全国一千多个农业县的缩影。假使能找到一条出路,彻底的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实现共同富裕,那可是堪称“第一要务”。
“扶持农业!扶持农村!扶持农民!从政策层面上出发,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与民修养,恢复元气!”
柳俊略略考虑了一下,便毫不迟疑地答道。
洪副总理炯炯有神的双目,微微眯缝了一下,许是这个年轻人的回答,多少有些出乎他的意料。原以为柳俊会谈一些具体的做法,不想却给出了这么一个“大而化之”的答案。
“说具体一点。”
首长看来没打算就此“放过”柳俊。
“就我们县里来说,去年完成了撤区并乡的工作,这是简政放权的第一步。减少不必要的机构和人员,同时健全乡镇政权机构的功能,尽可能建立能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基层政权架构。今年比照去年的财政预算,缩减百分之三十。这个百分之三十,不是充实县里的财政收入,而是全部回馈给农民,相对应的,今年全县农民的负担,要减少百分之三十。不是人均减少百分之三十,而是要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最少减少百分之三十。”
洪副总理望着柳俊,听得很是专注。
“这是县里政策层面的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建立农副产品管理公司,统一领导全县的农副产品销售,摸准市场的脉搏,指点农民有针对性的发展第二产业,积累资本,积蓄实力,有了一定得盈余,才能加大对土地的投入,产生一个良性循环。不然,就是涸泽而渔!”
柳俊并不隐瞒自己的观点。
洪副总理眉毛微微一扬,问道:“减少农民负担,县财政收入也会相应减少,如何支撑规模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