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寻觅千年 第七十三章 亲查民风(第2 / 3页)
郎是姐儿的救命王。”
远远听着是田间劳作人民对唱的,把劳动与男女爱情紧密结合起来了。
小河边屈原和熊槐牵马缓行,在江边饮马。远处跑来几个小孩子。
几个小孩子口里唱的正是他没没听过的,从他们稚嫩的嗓音里发出
太阳哎红光哎照呀照满天啦,咿儿哟喂儿哟,
只见情妹喂喂子哟到啊田边啦,哎,
情哥哎!哎嘿!幺妹啊!哎嘿!我搬槽筒到啊涧边啦,
哗啦啦啦,哗啦啦啦,到涧边,咿呀呀得儿咿呀嘿!
一人啦车水呀胳里胳膊软啦,咿儿哟喂儿哟,
两人车水喂喂子哟车呀得欢啦,哎......
每一首民歌背后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包含了动人的民间故事。反映了当下百姓们的生活,沉淀了人们所有的感情,楚风民歌深深扎根于人们生活着的这沃土之中,可以说根深叶茂、花繁果丰。
饮马结束二人屈原环顾了一下四周,看来穿过前面那片林子就到了离郢都最近的权县,一农夫早起打柴归来,歌声洪亮“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这一句倒也吸引了屈原的注意。
屈原为熊槐介绍着他过去采风的收获。
熊槐满脸的求知欲。
屈原见熊槐如此表现,也开始回忆着自己“楚国南郢之地……杨歌,郢中田歌也。其别为三声子、五声子、曰樵声,通谓之杨歌,一人唱,和者以百数。”
荆楚田歌非常丰富,有薅草歌、打麦歌、车水歌(车水锣鼓)、载秧歌、扯草歌等等。每种歌在各地又有多种不同的曲牌和演唱形式。权县的秧田锣鼓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专业歌师傅在田边演唱,用锣鼓伴奏,另一种由劳动者自唱自乐,无锣鼓伴奏。又如天门、沔阳的《薅草歌》由主腔和号子组合而成,一领众和。领唱者主腔(高腔、悲腔、打锣鼓),众人接唱号子(阴阳火、拗驴子过桥等)
江陵民歌五大调即喇叭调、伙计调、嘚调、叮当调、啊吙调,乐曲声调高亢,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地方特色浓郁,在全国广为流传。
正说话间,屈原讲的眉飞色舞,熊槐听得也很认真,不知不觉二人已经来到了权县。
街上有一队接亲队伍,伴随着人群庆祝的歌声而行,歌声唱着:
“郎在高山薅粟苗,
姐在家中把火烧,
磨子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