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走吧(第1 / 1页)
马是好马,产至漠北,体健高大,耐力极好。
车厢触手冰冷,也不是寻常木板,而是精铁打造。
车轱辘同样包着精铁,这样适合长途跋涉,翻山越岭走烂路也不易坏掉。
这样的马这样的车,如果赶路,每天至少能行三百里地,如此,或许只需要十几天时间便能够抵达神都。
这本是好事,但陈策不知为何总觉得不妥,却不知道心里的这种念想源于何处。
天光渐开,卯时已到,人员也都已经就位,就在中间的一辆三匹马拉的大车上走下来了一个人。
他穿着一身黑色棉袍,脚蹬一双黑色厚底靴,左手撑着一把灰色的油纸伞,向站在雨中的陈策等人走来。
“大家都叫我关三爷。”
他的视线从十五名学子的脸上徐徐扫过,最后又多看了陈策的一眼。
“此行去神都,一路的行程安排都由我负责,当然,如果途中有山贼马匪,还需要诸位出手配合我们去战斗。你们十五人就去前面那六辆马车,会挤一点,不过至少比骑马好,至少能够遮风挡雨不是。”
陈策看着关三爷,关三爷四十来岁模样,脸面斯文白皙,下颚留了一缕尺许长须,一双眼睛也透着一股精明劲儿,很有几分衙门里师爷的味道。
“这批货比较急,所以我们会尽快赶路,想来诸位也希望能够尽早到达神都金陵。”关三爷顿了顿,手捋长须又说道:“我和大家说说行商的规矩,除了你们所乘坐的马车,其余车辆希望你们不要靠近,虽然你们是启蒙学院的学子,但规矩就是规矩,也请大家遵守,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其它也就没什么了,如果你们有问题,请现在提出来,启程之后,我们只会短暂的打尖歇脚。”
陈策左右看了看,大家都没什么问题,他想了想,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心里的某种疑惑依然存在,却还是不知道究竟是哪里不妥。
关三爷笑了起来,“既然大家都没有问题,那就请上车,我们即刻启程。”
……
……
陈策和李则西杜军浩三人挤在第五架马车里,姚小楼和柳青二人在第六架马车,其余学子依次坐在前面。
马车的门帘紧闭着,里面很黑,陈策掀开了侧窗的一角,有轻风细雨带着一线春光飘了进来,于是车厢里有了微弱光线。
车队已经启程,车轱辘碾压在润湿的地面,有微显沉闷的沙沙声。
风将帘门吹开了一条缝,透过缝隙,便看见车夫戴着斗笠披着蓑衣坐在前面,手里的鞭子挥舞在空中,发出一阵阵的音爆,并没有落在马臀上,黑马便已经撒开四蹄拉着马车狂奔。
陈策的视线落在了车夫的背上,他的背上背着一把刀。
他想了想,觉得这些车夫应该同样兼职着保镖的角色,也就没有在意。
随着光线的渐渐明亮,车队距离边城越来越远。
细雨并没有停歇,反而变得更密集了一些。从车窗的一角看去,便是连成了一片的青灰色,分不清远山近树,仅能看见路旁已经吐绿的野草和杨柳枝头鹅黄的嫩芽儿。
陈策看着窗外,想着这便是去神都了。
神都金陵据说是一座古老不知年岁的城市,无论是前朝还是当下,都是国都所在,都是偌大帝国的真正核心。
因为久远,也因为繁华,所以神都金陵有许多极为有名的景致。比如秦淮河,比如凤凰台,比如栖霞山,再比如玄武湖,当然还有令世间所有人仰慕的夫子庙。
此去神都,理应去看一看,无论能不能进夫子庙,都应该去看看。
可惜小仙儿不在身边,如果有她相伴,夜游秦淮见十里珠帘的美景,想来她一定会喜欢的。
小仙儿毕竟是个才十二岁的小女孩儿,她虽然习惯了和自己在一起的恬淡,但她的心里还是喜欢热闹的。
比如每一年的元宵夜,她会在院子中站很久,甚至爬到那颗老槐树上去。
她在看那些灿烂的烟花,当那些烟花在空中绽放的时候,陈策分明看见了她眼中闪过的欢喜色彩。
如今她去了天琴台,不知道她会不会更寂寞,不知道她是不是已经凝神。
我入滚滚红尘,她去淼淼世外,这便是两条路了,却不知道这两条路会在何时相交,然后相随。
陈策又想起了小仙儿,于是脸上的神色便略显黯然。
李则西转头看见了陈策沾着点点细雨的脸,问道:“怎么了?离开边城舍不得?”
陈策淡淡一笑,收敛起低沉的心情,说道:“毕竟生活了六年,多少还是有些不舍得。”
“有舍才有得,边城毕竟是个小地方,而神都却那么大。就算是我那个爹,在边城看起来人模人样,去了神都,恐怕连虾米都算不上。此去神都,我们都要混出个人样儿来,到时候再回边城……万人空巷,锣鼓喧天相迎,那是何等样的风光!”
李则西意气风发手舞足蹈的说道。
杜军浩看了看李则西,悠悠一声叹息:“哎,你倒是已经被稷院录取了,陈策也随时可以入武院,只有我,还得要去和万千学子挤那扇门啊。”
“你已经是志学境,想来问题不会太大,实在不行也考武院啊,武院新立,肯定会招很多人的。”陈策拍了拍杜军浩的肩膀说道。
“也是,我先去试试骊山书院,如果不行就去考武院。”
“为什么是骊山书院而不是天院或者稷院圣院呢?”李则西问道。
“因为柳青想考骊山书院。”杜军浩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一说到柳青,李则西便想起了姚小楼,他转头看着陈策,问道:“你和姚小楼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
“自然是同窗学友关系。”
“你得说实话,否则我就真的去追姚小楼了。”李则西说的很认真。
陈策答得也很认真,“我和姚小楼之间,比这窗外的雨还要清。”
车窗外的雨很清,所以染透了一幅画,画中的景色有些朦胧,朦胧得让人难以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