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商阳变法(第3 / 3页)
翻开倒数第二卷时,燕武帝看了一眼考生的名字,“商阳”二字映入眼帘。
燕武帝升腾起了一些兴趣:“商阳吗?本届考生的首席,而且对考取法部司很有执念,特意放弃了礼部司也要报考法部司,就让朕看看你肚子里是不是真的有墨水吧……”
翻开考卷,率先映入眼帘的,自然是答卷的标题。
【大燕已入危机,变法刻不容缓!】
见到这个标题,燕武帝顿时眼前一亮。
这个观点,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可以看出,这商阳确实有着敏锐的目光,与之前的那些考生不可同日而语。
燕武帝迫不及待地翻看起了他的正文内容。
【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朴则强,淫则弱。弱则轨,淫则越志。弱则有用,越志则强。故曰:以强去强者,弱;以弱去强者,强。
国以善民治奸民者,必乱至削;国以奸民治善民者,必治至强。
自觉醒时代以来,民众开始获取力量,弱民之策受到阻力。但,大燕之强,必有民弱,故因予以变法,强化国威。
变法之策,应涵盖各项,包括经济之策、军事之策、土地之策、人口之策等等,但重中之重,应为刑法之策!
夫刑者,所以禁邪也;而赏者,所以助禁也。羞辱劳苦者,……,则臣得尽其力,而主得专其柄。
吾闻:古之明君错法而民无邪,举事而材自练,赏行而兵强。此三者,治之本也。
故凡明君之治也,任其力不任其德,是以不忧不劳,而功可立也。
度数已立,而法可修。故人君者不可不慎己也。夫离朱见秋豪百步之外,而不能以明目易人;乌获举千钧之重,而不能以多力易力。夫圣人之存体性,不可以易人,然而功可得者,法之谓也。
故而,大燕律当变革,吾窃以为,当革新大燕律,强化法之效力。
大燕律革新后,应培养法部司官员对大燕律的理解,并在其有透彻理解后向下推广和阐释。
自上而下,自三公六司至地方差役,每级皆应设立法吏,司管律法实施。
各级法吏皆应掌握大燕律,同时大量印发《大燕律》,各地《大燕律》有专门的人保管,不允许擅自删改,歪曲其内容。
大燕律条文应出台各自的释义,能够被民众理解。这样,使人人都知法、懂法,形成上下制约的机制。
……(省略很多字)
所以,律法明,名分定。人民自治,亦天下大治。
此变法之策,亦强国之策!】
通篇文章看完,燕武帝罕见地露出了一丝笑容。
“原来如此,通过严法,对民众进行绝对的压制,从而巩固统治吗?兴许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商阳的文章中,不但提出了策略,而且详细列明了很多具体的措施,燕武帝琢磨了这些政策一下,觉得他并不是无的放矢,确实是能很好地起到作用,至少数百年内不会出什么问题。
当然,商阳的策略讲求的是压制民众,可能会与近些年来他所实施的举措有所不同,而且必然会激起极大的矛盾。但对这些,商阳也在文章中提出了解决的方式。
燕武帝综合考量下来,觉得商阳的变法之策,绝对是良策!不过,要实施他的变法措施的话,必然要乘早。
现在觉醒者还不是很多,而且大部分都被大燕皇室管制了,这个时候要压制民众是很简单的,而这之后依据商阳的方针不断压制下去,至少可以保证很久以内民众无法翻身,大燕皇室也能稳如泰山。
“商阳,果然有大才。”燕武帝不由感慨了一句。
当然,商阳这篇文章中只写到了一部分策略,其中有些还是值得商榷的,还有很多的举措也需要后续补充。
但当以这篇文章来说,燕武帝觉得自己得到了他想要的,甚至他现在迫不及待想要和商阳探讨一下。
这时,一声轻微的响声自地面上响起。
燕武帝看了一眼,是一份考卷掉在了地上。
这份考卷,是他还没有看的最后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