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华安公主的祝词(第1 / 3页)
“林姑娘,你是什么意思?”
面对袁青的质问,林妙依只是白了他一眼,冷冷道:“我什么意思?我不是说得很明白了吗?”
“明明是你先……”
“袁青!我跟你大哥过去是朋友关系,但跟你可不熟!”林妙依拉高了语调,“我跟你没什么好多说的!”
“林姑娘,你明明和我大哥郎才女貌,天生一对,为何……”
在林妙依冰寒的目光注视下,袁青的声音越来越低。
“麻烦你回去转告袁紫,我跟他只是朋友关系。也许他误会了一些什么,但我今天也说清楚了。既然他是抱着那种想法,我觉得我和他也不适合做朋友了。从此以后,我和袁紫再无瓜葛!”
“这……”
袁青似乎还想说些什么,但林妙依直接转身离去,根本不给他说下去的机会。
见状,袁青也没有继续挽留。
“大哥,我可是劝过了,她自己不愿意跟你,可不要怪我。”
不知道是不是想起了高兴的事情,袁青偷偷地窃笑了一会儿。
这时,蓝姑娘已经读起了下一封祝词。
“这一封祝词,是大儒学堂的刘三贤公子写给铁幽心小姐的。”
听到刘三贤这个名字,好多考生都豁然抬起头来,看着那一封握在蓝姑娘手中的信,也有一部分人望向了一名看起来很娇弱的少女。
刘三贤这个名字,对大部分燕京的考生来说都不会陌生。
燕京是大燕首都,是大燕政治与经济中心,同时也是大燕教育的中心。在燕京开设的学堂,普遍都比大燕其他地方的学堂要高了数个档次。
而在大燕所有学堂中,依然有两间学堂屹立于绝对的顶点。
大儒学堂和学子堂!
这两间学堂不相上下,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教资,称霸大燕的学界数百年之久。
刘三贤,则是大儒学堂毫无争议的首席!
五年前,刘三贤参加了京考,成绩在那一届考生中首屈一指,考上了礼部司部首的位置。
要知道,六司之中,唯有礼部司和法部司对于学力的要求更高,大燕又信奉礼治,故而各大学堂的学子大都以礼部司为目标。但自京考出现以来,通过京考考上礼部司部首的屈指可数。
毕竟,部首这一位置,仅次于正副司首。而司首级别的职位,从未被考上过。因此,礼部司部首相当于是京考考生所能达到的顶点了。
出乎人们意料的是,考上礼部司部首的刘三贤,却在还没有上位时便向燕武帝递交了辞呈!
依他的说法,他觉得自己还需要深造,请求燕武帝让他继续在大儒学堂深造。
燕武帝准予了他的请求,并允诺刘三贤,他自认为深造完成时,礼部司部首的官职永远等着他。
刘三贤的举措,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有的人敬佩他不恋俗名,有的人佩服他敢直面燕武帝,有的人则嘲笑他不识大体。
但不管怎么说,所有人都认可刘三贤的才华横溢。
在上次京考到这次京考的五年间,刘三贤一直都在大儒学堂进修,而他的故事,在燕京也成为了一个佳话。
谁都没想到,再次听到这个名字,竟是在京考的祝词会上!
那些来自于大儒学堂的考生们对这一幕倒是并不意外,铁幽心同样是大儒学堂的学子,在学堂内,关于这两人的传闻就没有消停过,向来洁身自好的刘三贤也从未否定过那些传闻,因此大儒学堂的学子们都有所预期。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蓝姑娘念完了祝词。
很简单、明确的祝词,将心意表露无疑。
“铁姑娘,刘三贤公子交给我们祝词时,让我们询问一下您的答案。”青姑娘望着成为众人视线中心的铁幽心,缓缓说道。
铁幽心一直低着头,别人都看不到她的表情。
在青姑娘问出来后,铁幽心依然没有抬起头,只是原地摇了几下头,同时用轻微得几不可闻的声音说道:“还请转告刘公子,小女子配不上他。”
出人意料的结果,再次震惊了四座。
“铁姑娘,为什么……”刘三贤的学弟,大儒学堂的墨沉香很是不解,急忙询问了起来。
铁幽心低着头,没有回复他。
“铁姑娘,你真的不重新考虑下吗,刘学长真的很优秀,他对你也是一心一意!”
同样出自大儒学堂的卫新意也忍不住劝解。
铁幽心依然低着头,半句话都没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