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赈灾之策(第1 / 1页)
过了半盏茶的时间,丞相站了出来,道:“臣有事启奏。”
天武帝正色道:“丞相有何事要奏?”丞相回道:“回陛下,今年全国各地都发生了水灾,百姓受灾严重,臣恳请陛下施以良策,及使赈灾。”
天武帝一听又是水灾,头又大了,他问道:“众爱卿面对如今的水灾,你们可有何良策?”一旁的二王爷轩辕浩听天武帝都这样问了,便站出来道:“禀父皇,儿臣对这赈灾倒有一计。”
天武帝好奇的问道:“不知皇儿对这赈灾有何妙计?”轩辕浩解释道:“父皇,这水是流动的,只要我们将这水围起来就行了,所以儿臣认为治理这水灾应该用‘堵’的方法,只要将水困在一处,那样水灾就不会再泛滥了。”
天武帝和众大臣还在思考这个问题的可行性就被夜沐梓的笑给打断了,夜沐梓笑道:“‘堵’这个办法可不行啊!”轩辕浩有些生气地问道:“既然太女认为本王的方法不好,那请问太女你有什么好办法?”
夜沐梓朝他翻了个白眼,不就是个蠢办法被否定了,用得着这么生气吗?
她清了清嗓子,解释道:“先不说我得办法了,现在大家想想二王爷这个办法的长期后果,虽然‘堵’也不失为一种办法,但那只是饮鸩止渴,只能解决眼前一时的困难。可是你们难道都没有想过多年之后再发生水灾的话,到那时恐怕流离失所的百姓会比现在还要多,到时候你们说玉凤国的国库还有没有足够的钱去救济灾民?其实我的办法可以打一个比较通俗的说法,假如我们现在有一支很小的军队,而敌方却有一只主力部队,那我们应该如何去战胜他们呢?”
听到夜沐梓这个问题,一旁的武将说出了他的想法:“我们应该将他们的主力部队分散开来,然后逐个击破他们。”
夜沐梓一拍手道:“没错!现在这水灾就好像敌方主力一样,只要我们将他们分散开,那将来几年甚至几百年的水灾都不会对人们有太大的影响,所以我的办法就是‘疏’也就是挖渠疏水,不知各位大臣对我这个办法有什么看法?”
她的话刚落,尚书司徒青云就反对道:“臣不同意这个办法,挖渠疏水的确是个好办法,但其中需要的钱却比建水库要的钱更多。”
夜沐梓打断了他的话,道:“尚书大人的眼光未免太过短浅了吧,如果只想想着眼前的结果,却看不到长远的发展。假如我们今年赈灾用了两千块上品灵石,修建水库的修建水库的费用就不说了,也许明年没有大雨那更好,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明年要是还有更大的雨,甚至还冲毁了水库,那赈灾的钱就应该会超过五千块上品灵石,如此反复,国库里到底有多少钱赈灾呢?你们别看挖渠疏水现在用的钱多,但却可以保证在很多年之内,都不会再发生水灾。那么又请问在这么多年里国库又可以省下多少钱呢?再说了你们怎么不认为挖渠疏水之后不会造福当地百姓呢?”
三王爷轩辕明听可以造福百姓,当时眼睛就亮了,他急忙追问道:“挖去疏水要如何造福百姓?”
夜沐梓见有人提了个好问题微微一笑,说道:“陛下,您能给我一份受灾地区的地形图吗?还有笔墨。”天武帝示意身边的太监去取。
地图很快取来了,夜沐梓让两个侍卫将地图挂起来,然后她背朝众大臣,道:“大家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受灾的地区都是平原地形,只要把这些平原全部分成小型的农田,然后在将这些水全部引到农田里,让这些农田变成水田,再在这些水田里种上水稻等一些比较喜水的农作物,这样不仅解决了水灾,而且还造福了当地百姓。”
丞相吃惊地望着地图惊讶到,惊叹道:“妙啊!我怎么就没有想到这种办法,这样的话不仅为国库省了一大笔钱,而且还改善了当地百姓的生活条件,简直是一举多得。”天武帝笑着点点头说道:“沐儿这个办法的确不错,朕会马上派人去。”
天武帝正在物色合适的人选,就听夜沐梓又说道:“赈灾之后往往就是瘟疫,绝大多数瘟疫是因为那些被水泡烂的尸体,没有人处理,最后腐烂传染到人的身上,再人传人就慢慢形成的瘟疫。也许大家会好奇,为什么乱葬岗就没有瘟疫,那是因为乱葬岗那个地方很少有人去,即使去了也是一转身就出来了,所以并没有造成瘟疫。但水灾就不同了,因为那些尸体在水里发臭腐烂,然后那些水又进入人们喝的井水里,这个样子不闹瘟才怪!”
轩辕浩尽管一开始还记恨着夜沐梓,但现在听她讲的这些也不由的震惊了,他下意识的问了句:“那我们该怎么办?”
夜沐梓没有看他,继续说着她的办法:“遇到尸体就地火化,当然那些百姓一直相信‘入土为安’这种说法,但为了他们以后的健康,我想他们应该会理解的,然后再告诉他们灾后的水一定不要乱喝,即使是即使看上去清清澈无比的水也要在锅里烧开才能喝。这只是在喝水方面要注意的,在环境方面也还有一些要注意的,要让那些受灾的百姓多喝些可以强身健体,消毒的汤药,来增强自身的抗病能力。然后再用一些有消毒功能的草药熬出来的水将自家的房子里外外的全部擦洗几遍儿,而家里那些做饭的工具也应该放在沸水中煮上一个时辰起到消毒的过程作用,还有那些百姓的衣服也要用消毒汤水浸泡。”
在场的众大臣从一开始听夜沐梓说挖渠输水到现在的如何防治瘟疫已经是目瞪口呆了,就连天武帝都有些吃惊,他问道:“沐儿,你既然知道这么多,那可有什么合适的人选去办这件事?”
夜沐梓环视一圈,问道:“请问各位大臣,你们可有人记住了我刚才说的所有话,我要的是一字不差的记下?”
一些大臣一听,说不定将来还会闹瘟疫,顿时吓得不敢去了,只有一个站在最后面的一个小官站出来回道“回太女,微臣记下了你刚才说过的话。”
夜沐梓一挑眉道:“你真的一字不差的都记下来了?”那个小官很肯定的点头道:“是的,一字不差。”夜沐梓点了点,道:“好,就你去办这件事。”
天武帝有些好奇问道:“沐儿,为什么选他去呢?”夜沐梓耸了耸肩回道:“因为他记下了我刚才说的所有话,一个心系百姓的人,才会认真的记下我说我的建议,而那些无心百姓的人,则是在心里盘算着自己能从这次水灾中捞到多少好处,当然丞相也是心系百姓之人,但您身处重位不宜去赈灾,可这赈灾也不能只派他一个人去,现在他只代表朝廷,还应该派个皇族成员去代表皇族安抚民心,让百姓感受的皇族会一直与他们同在。”
天武帝听了她这个主意很感觉很满意,道:“那就依沐儿所言,林爱卿,朕现在封你为钦差大臣,专门负责这这次赈灾和瘟疫预防,五王爷也去,代表皇族安抚民心。”随着话落,两个人跪了下来,道:“臣(儿臣)定不负陛下(父皇)所托,定全力办好赈灾一事。”
丞相思考了片刻,开口道:“陛下,如今解决了水灾,那如何挖渠疏水?”夜沐梓把话接了过来,解释道:“挖渠疏水这件事应该派一些士兵去挖。”
她话还没说完便又被司徒青云给打断了,他厉声道:“胡闹,士兵是用来打仗的,怎么能去挖去疏水。”夜沐梓白了他一眼,继续道:“随随便便打断别人的话,尚书大人的修养也不过如此,刚才说你目光短浅,你还不信。现在玉凤国并不需要打仗,所以士兵闲着也是闲着,倒不如给他们找些事做。再说了,我说的是一小部分,又不是全部兵力,慌什么?士兵的职责就是保家卫国,他们现在去挖渠就是为国,据我所知军中的一些士兵也是受灾地区的人,现在他们一定很担心家里人的安全,所以他们可以借此机会回去看看自己的亲人,为自己的家乡出一份力。我想这个理由他们是不会拒绝的,士兵身强力壮挖渠疏水事半功倍,既可以减少灾民的劳动负担,又可以帮助当地灾民以最快的速度从建家园,这只是眼前的利益。长远来看,百姓都是懂得知恩图报的,等哪天国家要打仗了,他们会念在曾经那些士兵帮助过他们,他们一定会积极的去参军,这样就不用强行去抓壮丁时,使百姓怨声载道,家里亲人不用伤心痛苦,那些将士在前线也将会更加的拼命,这样不也提升了获胜的几率吗?”
她的话说完了众人也都处于石化状态,他们本以为夜沐梓是一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野丫头,能被封为太女,跟本就是沾了她母亲和自身血脉的光,没想到她居然懂得这么多好办法,而且还都是一些有百利而无一害的长远之计。
天武帝咳嗽的声,道:“沐儿,这个办法可是你想的?”夜沐梓摇摇头很大方的承认道:“不是我想的,这种办法是我母亲现在所处地方的做法,而且那里无论哪个国家发生了天灾或者比较严重的人祸,冲在前面的永远是本国的士兵,而不是百姓。有时如果灾难巨大的话,其他国家也会派士兵援助,我如今只是将他们的做法告诉你们而已,所以并不能说是我想的。”
她停下后又想了想继续补充道:“其实这种办法只适合和平时期,因为那里的国家基本上不会发生战争,兵力充沛,所以这个办法很适合,但是如果在战乱时期就明显不行了,毕竟不同时期不同方法。”
林震天有些好奇地问道:“沐儿,那你以前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夜沐梓没有看他,淡淡的说道:“我不想谈论我的过往,再说如今派人挖渠疏水才是重中之重的事情吧,可是这次牵扯到了军队,还得由陛下决定这领兵的人选吧,我就不插手了。”
天武帝见她不想说自己的过去,于是就让林震天下去安排人手去了受灾地区。
接下来就是一些琐事了,夜沐梓不感兴趣,就在一旁当听热闹过去了,等下了朝后他也课也没有停留就回了铃雪宫,就连天武帝在后面叫她都没理,一回到寝宫就倒头大睡,为了让自己睡得更踏实,她还在寝宫外布了个结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