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新一年:2015(第2 / 2页)
我们这一代人无论做什么都要设置密码,QQ号有登录密码,空间里有相册密码,摩尔庄园还有账号密码,最初的折叠学习机也有用户密码,有的需要大写,有的需要特殊符号,还有的必须达到15位,反正我从大到小忘了个遍。
小时候我看着我姐操纵电脑帮我找回QQ号时,一直觉得我姐能发光,她就是以后会在IT行业大放异彩的牛人。
后来才知道,如果IT牛人都只会找回QQ密码的话,国.家进程会倒退的。
“你不是昨天就回来了吗,怎么行李还是没收拾好?”我看着她满屋狼藉,从课桌上被翻乱的书,到床上的T恤衫和短裤,还有地上敞开的拉杆箱,拉杆箱里放着一把遮阳伞。
等等,为什么会有遮阳伞,这可是冬天,零下好几度呢。
“不是,我准备出门。”
“啊?去哪儿?”
我姐开始叠衣服:“海南岛。”
“海南岛?!”我的语气可一点也不淡定,“不是...你...你干嘛去...旅游?和谁?爸妈知道吗?”
从小到大,我几乎没离开过林城,只偶尔会在寒暑假和爸妈去附近的城市转一转,海南岛在我心里和出国差不多,可怕的是我姐这架势,怕是要常住。
“做义工。”我姐白我一眼,好像我多没见过世面一样,“和安冀,你认识的。”
安冀是我姐同学,两个人从小湾大道,小学同在徐阳小学,中学同在徐阳中学,高中同在徐阳高中,一路走完了林城最优秀的学校。大学又一起考去了华安市里。
不仅仅是因为有缘,更因为成绩护体。
不像我,小升初时托关系交钱去到徐中,和我交好的小伙伴都去了其他学校,升高中又跑到桦实,初中的朋友也都走散了。
朋友就像破筐装玉米,我一路捡一路掉,也不知道最后能剩下几个。
“我俩好久没见了,暑假就说好要去海南岛做义工的,刚好趁着寒假好好聚一聚。”
“半年没见,你俩不都在华安吗?大学那么闲,为什么不见面?”
“谁告诉你......”我姐冲出口的话忽然停下来,然后很搪塞的解释,“算了算了,你以后就明白了。”
我姐一向是有什么说什么,直来直去毫不含糊,我竟然没发现,什么时候她也学会了口不对心,像个大人一样说些老生常谈的车轱辘话。
她继续道:“再说我们寒假时间长,五十多天呢,又没作业,憋在家里得憋死我。”
我求绕:“姐,你能别刺激我吗。”
你一个自由自在的大学生和我这个苦命的高二生说话,能不能不用这种特炫耀特嘚瑟还特无奈的语气啊,你明知道我假期满打满算不到一个月,作业能堆出一座山,我在心里咆哮,让我无聊吧,让没作业的假期砸死我吧。
我姐哼了一声,踢了我一脚:“你别告诉妈啊,不然我就走不了了。”
“妈不知道?”
“怎么可能知道,等妈回来我就说我去找安冀玩,一切等到了海南岛再说,先斩后奏,反正也没法把我抓回来。”
我妈在家里待久了,成天看那些危言耸听的新闻报道,好像我和我姐单独出门铁定能赶上车祸、绑架、地震海啸,挂在嘴边的经典台词是——外面都是坏人。
孩子已经长大,她却还活在我们牙牙学语的年纪里,妄图用“不听妈妈话警察会来抓你”“晚上不能出门,外面都是大灰狼”这样的哄骗让我们听话。
而我姐满肚子想法,高考结束第二天就拿着压岁钱和安冀姐去华安参观学校,等我中午喊她吃饭才发现人去楼空。
大一学了半年发现商务经济根本不是自己想的那个样子,不声不响的转了专业,大二开学了才告诉家里。
初中时就想学架子鼓,我妈不同意,我姐也没有坚持,然后在大一暑假打了两个月的工,开学就拿着钱找了课外班。
向来先斩后奏去南方做义工,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我要是有我姐一半杀伐决断的能力,肯定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看到我发呆,我姐晃晃手:“想什么呢?”
“姐,咱俩为啥一点儿也不像呢?”
我等着她像以前那样嘲笑我,说我这么废物怎么可能和她像,没想到她会说。
“你这样不就挺好的。”
她说我这样挺好的,指的是什么,长相?身材?天资?成绩?我看不出来哪好。
我认为她是在敷衍我,却不明白这种敷衍有什么意义,或说我俩的关系有什么值得她敷衍的。
“那你说我哪好。”我撞着胆子追问。
“说你好你就好废什么话。”我姐恢复正常白了我一眼,我被吓得一哆嗦,旋即心里一暖,这股凌厉劲儿才像我姐嘛,她说话客客气气的我都不习惯了。
她顶了我一句好像又有些自责,语气放慢又变成我听不惯的声音。
“挨训了吗,以前你可不会想这些事儿。”
“那我以前都想什么?”
我姐抬头看了眼天花板,一拍手学着我的口气朝厨房喊“妈,早上吃什么啊?妈,中午吃什么啊?妈,晚上吃什么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