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一路苦修(第1 / 1页)
就这样,一路上昙花儿不知遭受了多少白眼,多少谩骂,多少推搡!大雨滂沱的时候,她被浇个透心凉;太阳正午的时候,又会被晒脱一层皮。但她想起了婚前的时候,父母礼敬普贤菩萨,发十大宏愿,烧香敬佛、修桥补路、建塔修庙,那些个善事做的,自己后来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
因此,她就把寻找丈夫骨殖的寻亲路,当做一种苦修!当做是对自己的惩罚,当做是菩萨对自己的考验!她拿这个念头不断地鼓励着自己。
所以,虽然一路上辛苦,昙花儿凭着她坚强的信念,一路乞讨,忍辱负重,终于到达了牯牛岭,居然寻找到了那家做噩梦的旅店。
望着梦中的店家招牌,她内心在徘徊,”怎么才能让老板说出埋藏丈夫骨殖的地方呢?”她反复思索着,为了能够顺利的找到丈夫的骨殖,她决定做个圈套——她要扮鬼,吓唬吓唬这个黑心的店家。
夜深了,她来了。昙花儿本就是个讨饭婆,加上夜里漆黑,她一身烂衣烂衫,悄无声息的走进了店老板的房间。
老板睡的正香,打着呼噜,并没有听到有人走进来。
她慢慢走近店老板的床铺,轻轻的敲了一下他的脑瓜。店老板猛然惊醒,睁开睡眼惺忪的双眼,立即受到了强烈的惊吓。
只见一个女鬼,伸着长长的舌头,瞪着这几乎要鼓出来的眼睛,用凄惨变了音的嗓子哭诉着,“我就是被你杀害的,柳生的老婆,我今日上吊已殒,鬼魂孤苦无依,我要找到丈夫的墓地,与他合葬,请给我指路”,那长长的白纸做成的引魂幡轻轻的飘动着,把店家吓个半死!
“啊啊,不要找我,他就在那三棵柳树下,你快走吧”,由于杀人太多,经常做噩梦,在囫囵的语言中,他说出了埋葬所在。昙花儿飘然而去,店老板瞪大了双眼,醒了过来,还没弄明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找到了丈夫墓地,昙花儿立刻到当地的县衙报了案。县官最近正在烦恼,因为牯牛岭一带最近总是事故频发,不是报人口丢失的,就是报这里常有恶鬼哭闹,纠缠路人的,发生了鬼打墙等等,弄的行人叫苦连声,甚至无法归家,这怨声载道,早已引起县官的重视,但却无从查起。
今天见到昙花儿击鼓鸣冤,立即升堂审问。
昙花儿哭诉以往,“请大人签发捕票,抓捕嫌犯一问便知”,她详细说出自己报案的缘由,令县官不由大喜,他正发愁呢,好不容易有了线索,哪能轻易放过。
县太爷也是个好官清官,见到昙花儿所说属实,立即签发捕票,交给捕头,一声令下,“去,火速把人给我抓来!”
店家本被昙花儿惊吓,一夜都没睡好,天亮之时,正在那里迷迷瞪瞪的打盹,却见到捕头推门进来,大铁链子一抖,上来拿住,
“嗨呀,冤枉”,
“冤枉不冤枉,跟我到县衙过上一堂再说”,捕头才不管你这一套。
店家在睡梦中被抓,虽然懵懵懂懂,但毕竟心里有鬼,明明知道是怎么回事,虽然百般不愿去,拖拖拉拉,但架不住捕头的虎狼之威,生生给拖到了大堂。
进了大堂,就看见夜里见到的女子,正是那昙花儿,披头散发,在大堂上跪着,心里自然也就明白了八九分,不由的两腿一软,“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只听得两班衙役,大声的吆喝“威武”!
随后县太爷惊堂木用力一拍:“如何杀的柳生,还不快快说来?”
“我?”店家知道,如果如实讲来,那就是个死,所以,坑坑嗤嗤不想承认,
“给我大刑伺候”,衙役水火棍往犯人那一杵,店家登时就傻了眼。
“还不说来?免得你皮肉受苦”,
“我那冤死的夫啊”,就听到昙花儿凄惨的一声嚎哭,震人魂魄,店家立刻想起了昨晚那女鬼。
此时人证就跪在那里,他也知道坟墓根本瞒不住,再看到如虎似狼的衙役要给他动大刑,早尿了裤子,只得一五一十将残害人命的事情,一一说了出来。
县官、仵作、捕头一应人等,立刻前往三柳树,在那一带深撅。
待白骨重见天日,县官才知道,这么多年来,这里可远不止柳生一尸,看到黄土下,那雪白的骨殖,熟悉的随身物件儿,昙花儿放声大哭,登时晕了过去。
这悲哀的哭声,感动了县太爷,他奏请圣上,立即将店家斩立决——斩首示众,这是对罪大恶极者特殊执行的,一般的案件是需要报请慎行司,秋后问斩的。
县官还找来和尚道士,就在墓地附近,给这些无辜的死者做了法事,并将客店拍卖,用拍卖来的钱,给困难的死者人家,发了抚恤。按照店家口供,通知家人,将这些骨殖一一返乡,招魂回去,抚慰冤魂,自是牯牛岭的鬼神安稳,从此不再闹事。
过去这一带总是闹鬼,人畜不安,县太爷的做法也是即安慰了阳间,也抚慰了阴间,自然是积累阴德无限,对于昙花儿的孝义节妇行为,县里大肆表彰,并专门派人送她归乡。
此事报到皇帝那里,正是提倡孝廉之时,皇上大为感动,竟给她立了节孝牌坊,颁了旌表,一时间轰动四乡。
后来,县太爷也因官威浩荡,名声灌耳,竟渐渐升迁至三公之位,也算好人有了好报。
昙花儿给老公报了仇,挖出了骨殖,在县太爷的护送下,将夫君的骨殖埋葬于柳家祖茔。昙花先是守孝,就在那坟茔边盖了一个茅草棚,守着公婆和丈夫的坟墓——过去只有孝子才会做这样的大孝之事,而昙花儿做到了。
无论春夏秋冬,四季反复,冷飕飕、热烘烘,大雨滂沱又寒冷刺骨,而昙花儿始终不离寸地——这一切感动了乡邻,四处传颂,自此有人送水送饭、侍奉起居,就像供奉一尊佛。
父亲自是大受感动,想起女儿以前做的种种不伦之事,“唉”,的一声长叹,不知这一切,能否将那“五逆十恶”之罪相抵?他长叹了一口气,竟在那坟阴旁边起了一座小庙,供奉后土娘娘,专事祭祀冤魂,给些香火。
因为这神鬼界中,都靠这香的精微细腻之气滋养,接受的香气越多,说明凡间惦记你的众生越多,香火旺盛即是此意。
子孙祭祖时的焚香,起乩、拜神时的焚香,都是有目的的供奉,甚至直呼其名,自然就会直达你所供养之神。
为何不给供养者美食?皆因鬼神不食人家烟火,只有这香的气息,才能让鬼神触气而饱,香实为其饮食。
父母亡故后焚香祭祀,其实也是吸食供品及香的气味。
父亲用心之苦,用心之深,恐怕只有菩萨理解——他依然放心不下自己的女儿,他要借柳家祖宗的阴德,保佑自己的女儿,在后世中免下无间地狱,不得解脱,遭那焦热之罪,所以,才在这祖茔旁,专门盖一小庙,供奉后土娘娘,一来让柳家的祖宗来吸食这纯香之味来滋养其身,也让后土娘娘来此,积蓄阴德,以保佑自己的女儿后世投胎托生成人,而不是进入畜生道。
焚香自然也有等级区分,福报深厚者食好香,无福报者食恶香,即便有好香在眼前,也吸食不到。
香代表清净之义,能清净一切污垢、燥热、烦恼。烧香供佛也就代表,灭除了生死烦恼,得到了清净自在,就有了罪障消除、福报优厚、来世尊贵、所求如愿、远离恶趣、渐获解脱的功德。
他要让女儿得到这一切,宁可自己不成佛,也要为自己的女儿广积阴德,庇佑她后世还能当个人!
因此,天天在普贤菩萨的香案前,苦苦央求。
”天下没有这样的女儿,而确有这样的父母!”普贤菩萨被昙父的诚心诚意的泣血祷告,深受感动,也是对天下父母亲,对儿女的一片慈祥之意感动,居然就接受了昙花儿父母所托,一直保护着昙花儿的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