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西固边疆(第1 / 1页)
大明稳住了对清之战,并获得了主动权,北方事务也就暂时稳定了。大明东部海疆和南部海域也没有新事变,西部边界防线则需要确定。
原先确定的四路向西策略,也应逐年实施。
南路雪区线路,从建立西康省开始到崇祯十年,已经历经多年。先从了解雪区少数民族的情况开始,到近两年与藏族高层接触,现已达成共识。
雪区原先是佛教维系下的地方政权,世俗政权由地方贵族掌握,没有一个统一政权,联系众地的是佛教界的宗教团体。
雪区的佛教也有多个派系,有红教、白教、黄教、花教,也就是宁玛派、噶举派、格鲁派、萨迦派。原先是红教占据优势,近两年,黄教在拉萨附近占据优势。雪区的宗教纷争,有时迁连到世俗事务,宗教纷争导致世俗的武力冲突。
西康省已建立统一的政权,地方政权不干涉藏族宗教纷争,宗教争议控制在佛理上,不准地方世俗力量介入纠纷。青海省和柴达省也基本稳定。
大明朝庭对雪区原先有要求是,明确归顺朝庭,严守边疆,开通向西之路。现在加上宗教纷争控制在佛理范围内,不能导致世俗人员加入武力冲突。
为此,朝庭的西南代表与藏族高层达成共识,其内容是:
雪区停止由宗教纠纷引起的武力冲突;大明朝庭册封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的宗教领袖地位,以现有黄教区域成立西藏省,成为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的直辖领地,朝庭派代表进入拉萨;西部还在红教为主的区域成立昆仑省,由大明朝庭派兵进入评定冲突。
西藏省是拉萨附近的区域,南部与尼泊尔的马拉王朝接壤,东部是西康省,北部是青海省和柴达省,西部地区与昆仑省相连。
昆仑省是新成立的省份,是原雪区黄教还没有占领,主要由红教掌握,以及多种教派存在的纷争不继的区域,昆仑省区域急需一个强大的力量来平定各方势力,以维护境内和平。
崇祯朝庭,派出夏东就带一旅新军旅进入昆仑省,稳定昆仑省局势。派出驻西藏的代表,带一营新军驻扎的拉萨,驻西藏代表主要的联络西藏的上层,一般不干涉西藏的具体事务。
昆仑省主要是原乌斯雪区的西部,南与南亚各种变化不断的的国家相接壤。
朝庭派出民工队延长西康的向西大道,以原先向西之路为基础,扩宽、加固、改良向西大道,一直修到昆仑省西部边境。
原四路向西的北路,主要涉及贝加尔湖。
贝加尔湖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摇篮,许多游牧民族都在贝加尔湖生存发展过,就是进入中原的东夷和北狄部落也有许多是来自贝加尔湖。
据另一时空中的传说,崇祯十七年,中原大乱之时,有欧洲人最初到了贝加尔湖,后来欧洲人于雍正五年(1727年)8月31日,与清国签订了《中俄布连斯奇条约》,加上后来的一些条约,明确了贝加尔湖及其附近区域归属欧洲人。
不要说北方游牧民族早就生活有贝加尔湖区域,就是汉族人也早就到达了贝加尔湖,霍去病有到达北海的明确记载,北海是当时的名称,后来的肃慎语叫贝加尔湖,明朝的蓝玉也到达了贝加尔湖。
贝加尔湖其实夏季的气候较好,较温和,适宜居住,只是湖边的水草有限,不能无限供应多民族长期居住,水草不足时,需要迁移到其它地方,游牧民族就是逐水草而居。贝加尔湖冬季也寒风也较大。
现在是崇祯十年,离崇祯十七年还有一段距离,崇祯想大明先明确拥有贝加尔湖。水草不足,可以轮流放牧,冬季寒风大,可以修建大城堡避寒风。明朝早已今李自成在贝加尔湖东岸建设贝东省,贝东省的城堡的高墙就是冬季挡寒内的有利武器。
崇祯十年,崇祯朝庭今李自成带兵进入贝加尔湖西部,建立贝西省。
李自成虽然不十分出色,但也是一个较全面的人才,适合独当一面。象曹文诏类的武将,打战还可以,治理天下却不行,必须配备文官。李自成懂军事,懂治理,懂谋略,懂政治,有类似于卢象升,孙传庭之类的才能,当时全面的一点的人才缺乏的情况下,必须运用。
贝东省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也不可能遇到什么大问题,可以让其他人后续跟进,李自成适合开辟新省区。
考虑到满清有点衰弱,又有强大军力四面合围,科尔沁部也归顺了大明,清兵远攻东蒙省的可能性不大,原先在东蒙南部守卫的张鼎所带部队,也调入贝西省。
清兵虽然因粮草不足而有点衰弱,但战力还在,非精锐部队难以与清军一战,一般部队挡不住清军。
东蒙省现在还人烟稀少,喀尔喀部蒙古人还没有西移,清兵真的打进了东蒙省,也抢不到多少东西,其地盘还是东亚各民族的,如果贝加尔湖让欧洲人抢走了,就与整个东亚民族无缘。
如果要选择,丢失东蒙省与丢失贝西省之间,肯定要先保住贝西省,在丢失给东亚的满清人与丢给欧洲人之间,肯定不会选择欧洲人。所以,虽然东蒙的防守不能全撤,但贝西省的防务更重要。
张鼎所带之军,已发展到一个师,其中一个骑兵旅,一个步兵旅,虽然还有龙骑兵营,战骑兵营也有几个,拉车的马也较多。
李自成带民工队在贝加尔湖西岸建城堡,张鼎师会同李过的骑兵旅到西部的一条河边构建守卫防线。
张鼎等人守卫的河流,当时叫谦河,如果后世人也许知道谦河还叫叶塞尼亚河,当时没有叶塞尼亚河的名称,谁也不可能去杜撰一个河流的名称出来。
先前的北方各部落和蒙古人,实际控制区域是在是贝加尔湖北端的韦度以南,北极圈内区域几乎没有实际占有,只是名义上可以进入,当时北部区域叫鲜卑利亚,西北利亚的名称还没有出现。
大明朝庭的崇祯认为,守卫好谦河,就能挡住西方所有东来的力量,就能保持住游牧民放的摇篮贝加尔湖。
北部次北线,则应放缓发展,先确保黑龙江省,经呼伦贝尔,连接东蒙省的道路交通线。西蒙省只是在筹备阶段,先派出满挂部在西蒙省的东部区域放牧,暂时不要去挑起与瓦剌诸部的战争。
满挂部即可筹建西蒙省,也可探明西蒙古区域的情况,还可守卫东蒙省区域。
因为瓦剌部中的准噶尔部进入了准噶尔盘地,并处于兴起阶段,应暂时等待瓦剌各部落的变化,根据变化而定方案。条件不成熟时,不必去触碰瓦剌诸部。
大明的重点还是在中路,大明的主要军事力量也在中部,孙传庭的第六军,加上李信的第八军,光战兵就有近十万之众,超过了现有的满清军力,加上辅兵和后勤人员,远超十万,再加上陈奇瑜的第七军,和陕西省的支援力量,超过二十万的庞大力量。
孙传庭打败了吐鲁番的大军,占领了吐鲁番全境,主力进占巩乃斯草原,巩乃斯草原是进入了伊犁地区的路口,伊犁也是当时的亦力把里。
天山北部先占领西部,天山东部有准噶尔盘地区域先放一放,其后与瓦剌各部一同处里。
在先前的一年时间里,孙传庭和李信也打败的和硕特部的进攻,李信承机进占了塔尔布古尔。和硕特部只是还有少量骑兵断后,或不干心想再战一场。
孙传庭和李信的部队能战胜吐鲁番的军队和蒙古军队,是因为曾经与后金作过战,有与后金一战之力,而吐鲁番的军队和蒙古部落兵与后金军还是差了一畴。
孙传庭也确实体现了其组织能力,不但将原先的陕北秦军组织训练得战力很强,就是逐渐调入的旧明军也整训得战力强悍。人是是旧明军的人,战力则是新明军的战力。
崇祯朝庭根据当时形势,令孙传庭进入亦力把里,建立伊犁省。令李信带兵进入天山南疆的西部,以唐朝安西四镇为基础,建立安西省。再令孙传庭派一偏师进入天山南疆东部,建立一省,由于是塔里木盘地的东部,所以命名为东塔省。
孙传庭推荐进入东塔省的带兵力员是李定国,于是李定国成为了东塔省的总督,即守卫罗布泊的军工基地,也维持东塔省地区的秩序治安。
崇祯由于受后世影响,认为拥有了伊犁省和安西省后,就基本上构建好了西部边疆,那瓦剌和准噶尔的事务就成了内部事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