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德治与民主(第1 / 1页)
崇祯放心任用颜毅敏管理大明的经济工作,自己能省了许多事,当时也没有一个有能力取代颜的人。颜毅敏除抓好经济工作外,偶尔也谈及其它问题。
在崇祯九年冬季的一天,颜毅敏对崇祯说:“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好象还没有翻译到大明。陛下是否想过,为什么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能在法国等地得到继承发展,对西方的民主观念又怎样认识。”
崇祯:“敏老一问就几个问题,先一个一个的问题解说。中国的泰州学派的思想,也被后人评为思想启蒙,为什么中国的思想就没有继承,西方的文艺复兴有继承。”
颜毅敏:“可能西方的社会与中国的社会有所不同。”
崇祯:“你猜测的也许基本正确,要想明确具体为什么,还需分析两地的历史发展的脉络。”
颜毅敏:“我对历史不太精通,陛下能为我们分析一下吗?”
崇祯:“思想发展一是需要相对稳定的社会条件,二是需要一个有宽容的思想环境。西欧虽然也有相对的小规模战争,但文艺复兴后,没有大动乱,具备了思想发展的稳定条件。二是西欧有多个国度,此国不宽容,思想无法发展,可以到别国去发展。
中国明末时期,有后金寇关和农民起义两线做战而引起的动乱,到清初的三蕃之乱后,已动乱了好几十年,在这样的动乱时期任何思想也难以存在发展。
满清是一个单纯军事力量发达的集团,文化处于极端落后的状态,满清除了满族的骑射重视之外其它一切事务都忽视,更为严重的是,满清采取比其它各朝更为严厉的文化封锁政策。
满清政府认为人的思想是造反的原因,禁止儒教之外的一切思想发展,就能永保江山。正是这些表面原因,导致了中国文化走向了死胡同。”
颜毅敏:“满清还是很落后的的,我看满清对文化的干涉是造成思想落后的主要原因。既然满清这些原因都是表面原因,难道还有内部原因?”
崇祯:“内部原因或实质原因,是中国和西欧两地的社会不同。
西欧最先是奴隶社会的基础,希腊时期是奴隶殖民,罗马时期,派军队打散各自发展的民族,抓人为奴隶。
奴隶们既然失去了自己的民族,没有自己的民族来守卫,也就只有自己的生存一个观念了,奴隶们形成了与任何政府任何民族都没有关系的观念,只有自己或在一此的奴隶还值得珍惜。
后来天主教,占领了西欧社会,包括入侵者的日耳曼人也接受了天主教文化,奴隶的后裔们没有什么文化习惯,也不拒绝把天主教文化当做一种习惯,心中有多少虔诚,识情况部而定,宗教信仰并不比生存下去更重要。
中国由儒学发展为儒教,儒教有儒学的基础。儒学是产生于中国本土的文化,对中国文化发展起过承前启后的作用,更能适合中国社会和更能征服人心。正由于中国人对儒学的信服,才导致了中国人对儒教也虔诚。
西欧是政教分离的社会,除了宗教机构外,还有政府机构。教会和世俗政权是两套机构,两套机构即有合作共同压迫西欧平民,也有争权夺利,彼此之间有矛盾。在教会与世俗政府的斗争之间,有时会有少量间隙,西欧人的思想就在那间隙或夹缝中生存,最后发展成为影响天下的思想洪流。
西欧人中的普通奴隶们的后裔,没有能力与教会和政府对抗,但自己心里总是有自己生存的利益和愿望,奴隶们的后裔并不都是精神奴隶。
中国汉中期以后,就是类似于****的社会,世俗官员也是儒教贵族,社会中没有象西欧社会那种强大力量之间斗争下的间隙或夹缝,中国古代政府又是实行罢黜百家政策,实行没有宽容性的儒教内容,任何其它思想连萌芽的余地都没有,根本不可能在社会上出现。
原先由于部落族民而发展起来的国人意识,在被统者用文化的方式消灭后,就再也发展不起来了。
中国的平民也要生存,但中国的平民生存的条件不是靠自己争取,而是靠贵族或士族的给予,追随士族,成为士族的长工,就可能跟着士族之后得一碗剩饭,不追随士族,就会被士族分化瓦解为没有人要的力量,最后成为流民饿死在路边。
西欧在西罗马帝国废墟上,再经过多年的混战,剩下的主要是原先奴隶的后裔,少量入侵者,和拥有一点文化的教会。
西欧在中世纪之后,人口大刁零。当时西欧的人面临了一种选择,是继续混战下去,把西欧让给野兽和鬼怪,还是尊重生命,停止混战,混战也在不大量伤人性命,或少伤人性命的基础上。
西欧人在历史上选择了人道主义,所有人在事实前面选择保存发社会和自己生存。这不仅仅是智者的选择,而是社会中大部分人的选择。
在当时的最紧要关头,当时西欧的中心意大利地区,人口都集中的一些城堡内生活,城堡之间都是荒凉的野生世界。
在城堡之间的荒凉世界,只有少量的强盗,强盗也尊重人道主义原则,不滥杀,只收点过路费,或者说“盗亦有道”。过往的商人,有时走了太长的荒野路段,倒还希望进入强盗的地区,有人的地区能消去恐惧。
西欧在地多人少时期,就是需要人口的时期,奴隶的后裔也能生存,能生存的奴隶后裔们,虽然艰苦,但也能保持自己生存的意志,还能在社会上保存统治者的意志和被统治者的意志之间彼此的格局,无论后世局势怎样,被统治者的意志能够存在发展,并承教会和世俗政权之间的间隙生长发展。
当时西欧的实际史实是英国的国教与天主教争斗,为英国的清教徒的思想发展提供了机会,法国的胡格教与天主教争斗,为法国的第三等级的思想发展留下了存在的空间。瑞士和德国则暴发了宗教革命。
中国也有人口稀少时,如女娲时期,也是知识共享,部族集体求生存,后来人多了,就出现的严密控制社会中的人思想的方式方法,中国的皇帝的后世就是没有西欧中世纪之后的那种教会与世俗政权之间的间隙夹缝。满清政府又是疯狂的进行文化封锁。
其实所有社会都有过对同族人操刀的历史,也有过同族人共同谋生存的时期,只不过各地处于的相对时期不同,西欧人是先对同族操刀,实行奴隶制,再有人口大刁零后的共生求生存,中国的先有同族求生存,再在后来形成了分化瓦解同族,只保士族利益的社会。
如今到了明末时期,西欧的人口也多起来了,内部的争斗也更激烈化,不是贵族也难以生存,但西欧的平民的意识还没有被消灭,平民还在抗争,在有思想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民主思潮。西欧的民主思潮是在有平民意识的基础上,有知识分子参加的文化发展。
中国平民意识已经消失的条件下,就破坏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格局,社会成了统治者的一言谈,再想谈礼法难上加难,更不存在民主的思想和民主的社会基础。
中国的知识分子在中国的条件下,也创造了中国的社会治理方案,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方案是德治。
德治的方案的重点是德对理解,德治可以理解为按照众人意愿,由有文化知识的知识分子主动认识理解后,主动实施德的治理方案。
中国的平民无权,也无文化知识,国家又特别大,需要高深的知识来治理天下,所以认为有知识的人员,又掌握了朝庭大权的人来实施德治,认为是当时最好的方法。
任何时期都是较为善良的清官式的人员,部分人员想办事并不那么容易,最后德治也只是提出理念,说说而已,连同仁义道德一样,说起来不难,做起来无法实施。
西欧社会中的平民也没什么文化,也是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但教会与世俗政权相分离的社会对人的控制没有那么严,平民还拥有自己的意识,平民也清楚,那些利益是自己的,自己争取到自己的利益,就能少挨饿,就能生存下去。正是平民们的努力,才迫使统治者少侵占平民们的利益,才逐渐实现民主。
民主是被统治者为了争取自己生存的权力而抗争所得的权利,有点可靠。德治是智通对天下的认识,运用知识智慧治理天下的想法,受认识者的立场观念影响,也受社会中的旧势阻碍,有点不现实。
如今的大明就是要从再次恢复国人的意识,让国人拥有自己最后的权利的意志,限制贵族的随意侵犯,迫使统治阶层尊重天下苍生的意愿,给想实行德治之人以外力帮助。”
下一步是思考怎样才能恢复或建立国人意识,怎样才能真正的做到德治和仁义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