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寻道(第1 / 1页)
一个人最本能的欲望是活下去,要活下去就不能被杀死或饿死,谋求不被杀和寻找吃的成为一个人生命中的大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式。
一个王爷或一个皇族,也许寻求一点吃的并不难,但也有被杀的可能,后金就是悬挂在大明皇族头上的一把刀。
到了崇祯六年初,有抵抗后金的能力了,一些紧迫的事务都有所缓解。在能活下去的条件上,那么一个皇族应怎样生活,应追求一点什么?或者,一个普通人,在迷茫世界中又怎样处世?
世上纷繁复杂,纷繁复杂的世界有各种各样的人,也有各种各样的人的追求。
你不能说一个思考民族兴亡的人就是傻或不切实际,也不能说只为了自己赚钱的人就十分自私或实在。正因为天下人的追求各有所不同,则会造成许多路径中都有人行走,不会出现许多路径都十分拥挤现象。
多种多样的天下人,将造就丰富多彩的世界,世界应体现丰富多彩,而不应该单调。天下人的行为应符合礼法,或不走向极端,而不应单纯的按某人的意志办。
一个人有个人的追求,但有的人只有个人的追求,有的人除了个人追求,还有对天下的追求。有的人把自己个人的命运和自己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或个人的命运与天下的命运相结合。
思考民族和天下的命运,有可能象孔子和老子样伟大,也可能象喷青样感到不切实际,甚至是天下禁忌。
历史上许多人对民族和天下有点想法,却不敢表露,只是拚命获取权力,象王莽样,掌握了皇权后才敢表露自己对天下的想法,那也是一种悲哀。
我希望是一个世上的人,只要有思想,只要其思想对社会有益,就能在社会上存在,甚至能对社会发生作用。这个希望也许以后可能实现。
如果人只是为了一点吃的,也许能在苦难中生存,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希望或信念的破灭。当一个人练就本领,想为天下服务时,遇到的待遇是不可妄为,不可有思想,那是贵族和大官员的特权,或者以一个君主的眼光,不为我所用者皆可杀。
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地球一般生物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拥有较高等级的智慧,智慧主要由人类知识和思想来体现,人类知识和思想需要无数人的积累,或需要无数民族精英创建的基础上积累。
可历史上却一些思想贴上标签,分为可思考的内容和不可思考的内容。
象王莽那样好不容易能表露了的思想,由于思考不够慎密而失败,于是其思考过的思想也长期贴上不可思考的标签,或许其思想只需要发展完善一下就是好思想。特别是皇帝出现后,能服务于皇权的思想都是标记为好思想,不能服务于皇权,或暂时不能服务于皇权的思想都是禁止之列。
集思广益就是要民族的民众都为民族的生存发展而思考,思想的特性又是要多人发展完善。于是一个问题就出现的人的前面,人能不能思考民族和天下问题,或者说,人敢不敢思考民族和天下的问题。
来自后世的朱弘自然是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点。上天按排朱弘穿越成皇族或王爷,也是希望其思考当时的天下问题,朱弘发展成为了崇祯也必须思考当时民族和天下大事。
天下给我以权力,我必还天下以公平。朱弘在明末,就是想公平的运用当时天下人才,让天下少出或不出范文程式的人物,就是要突破士族龚断天下人才的现象,不枸一格用人才,无论是士族还是庶族。不枸一格用人才,才能不枸一格降人才。
处在明末的朱弘,在有急迫的必做的事时,必须先做被迫做之事,心里感到有所无奈,在有关生存问题的事务有所缓解之时,就面对自己的事务和天下的事务怎样办问题,或者必须用正常的心理面对世界的问题,没有压力办事时,或许又有点茫然。
正常心理,就是没有先前的爱恨,先前的被迫,一切事务都没有先决条件。
没有先决条件下,即让人轻松,也让人迷茫。朱弘必须走出迷茫,去寻道。
世界是什么?这是此崇祯首先要面对和回答的问题。
世界有个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是世界的主要内容。
人类社会是一个社会,一个社会就会有许多人,一个人不能成为社会。
一个人的世界,无论那个人修道成为神魔,还是练气达到鬼仙,或无论达到意想中的多么强大,没有一个社会中的人来与其对比,那也无所谓强大。再强大的一个人处在独人世界也会感到单调整和无聊。
一个社会就有一个社会的特征,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拥有大至相近的体力和气血的许多人,假若有人能超过别人二倍以上,那也只是极少数的特殊人物或经过特别训练后的人物,不具有普遍性。
人类社会拥有许多体力和气血大至相近的人,这是思考社会的基础。如果思维建立在少数强者上,说那少数强者如何强大,甚至不需要其他人,一个人也能主宰世界,那是超出了浪漫主义的想象,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真实的世界必须面对大至相近的众人。
思考社会中的众人的生活,或天下众人如何生存就是天下大事。天下大事就必须回答世界是什么?
天下众人的生存生活就是道。
天下人能较好的生存生活之道就是有道之道。
有道之道之外还有无道之道,也还有各种人间之道,所有这些在人类社会存在过的,或能存在的道都是人道。
中国历史上有过一句话,“天道就是人道”。这是一种表述形式,且是一种有附加条件的形式。或者说,狭义的人道专指符合天道的人道,是有道之道,广义的人道则指所有在人间存在过的道或可能存在的道。
人道是在人间世界存在过的道或可能存在的道,天道是一种较完善的原则秩序。天道就是人道之说,就是人道之中有一些人道类型与天道的原则重合,或者说,天道的具体表现就是在人道中能实现。用句数学语言来说,天道一个集,人道一个集,天道与人道的交集,就是天道原则下的人道。
此崇祯在明末寻道就是想寻找符合天道原则下的真实人道。
人道有多种,有道之道都是不能建立在牺牲别人或别个民族基础上的生存生活之道。
一个民族的崛起不可指责,但民族的崛起不能建立在对别的民族的牺牲基础上,不建立在对别个民族的牺牲基础上的崛起就是有道之道,依靠对别的民族的牺牲的崛起就是有失道义之崛起。
罗马帝国建立的对西方世界各民族的征服和压迫上,所以罗马帝国必须灭亡或不可再现。中国北方的军事强权都是对别个民族的征服和奴役上,所以没有一个北方政权长久。
天道就是人道说起来是一句话,理解起来则需要说明和很多知识基础,做起来更是不易。
在寻道之时还应区分人道与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是西欧社会中存在过的一种现象。西欧在战乱和瘟疫交织替打专题下,西欧人口处在滨临灭绝的历史关头,西欧人选择了生存下去,因而产生了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就是尊重生命,人想尽办法活下去,保持人类社会的存在。
人道主义在西欧能存在,是当时西欧人的共同选择,当时的奴隶后裔,少量的征服者,教会,和各行各业,都接受了尊重生命的观念,人类联合起来,共同战胜野兽世界,战胜瘟疫,战胜那不存在的鬼怪。
特别是教会,到人口多起来了的时期,还强调教会是人道主义的执行者和鼓吹者。
人道主义能进入西欧大部分人的观念,是西欧当时的社会特征决定的。就象中国的孔孟之道和儒家能进入中国的大部人心中样,由中国的社会特征所决定。
人道主义的中心是尊重生命,文艺复兴后,才加进了一些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甚至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等内容,真正较深入人心的还是尊重生命,不滥杀。
人道主义是西方的名词,翻译过来时借用了个“道”字,指的是西欧当时的一种社会存在,没有中国学文中的字面意义,其实“主义”更接近“道”的意义。
就是有道之道也有多种,崇祯当时选择的是中国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