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与占城的冲突(第1 / 1页)
粮食生产是重中之重,四海洋省的生产重点是渔业,当时渔业的发展方向是规模的渔业或远海渔业。
规模渔业需要知识技术的发展,远海渔业需要对海洋的了解。对天气的预测和海洋的水文资料成为海洋省的重要任务,事军做战和渔业生产都需要天气情况和水文资料。四海洋省海军主要的事务是由近及远的探索水文资料,造船航海,建水港。
东海省值得记录的大事是发现了硫磺岛,且是一个没有任何人拥有的岛。
朱弘对海军有过规定,遇到原先不是自己的而有人的岛,只能自卫,不能主动攻击任何人,对方同意条件下可以友好的访问和贸易交流。遇到确实是无人的岛,没有那个种族占有,可以收规自己管理。
海军带有石碑,也带有石匠,石碑上记载了探索时间和岛屿的基本情况,立于发现的港口和其它重要地方。
硫磺岛正是那种可以收规自己管理的岛,发现硫磺岛后,国内的硫磺再也不紧张了。
台海省主要是做为一个重要海上贸易关口,处理南来北往的商贸。内部则处理好郑芝龙与大明海军的关系,争取郑芝龙去军阀化,能长久的服务于大明。
海南省的水文探索在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都比较顺利,但在南沙群岛却出现了意外。
南沙海域不远有一个叫占城的国家,经常与南海省的水文探索队发生冲突,后来了解,对方说刘香袭击过占城,并经常抢劫财物,所以要反击。南海省的人聘请了懂当地语音的人向占城人说明情况,说刘香是海盗,已被剿灭,我们是大明政府军。
后来发现占城也有人能识汉字,于是在船上注明自己是大明军,不是刘香海盗,但是冲击总是停止不了,后来大明也出现了有战死的人员。南海省于是把与占城国的冲突升级,做为大事来处理。
南海省用武力保护自己对南沙的水文探索和来往船只,也抓了许多占城俘虏,在众多的俘虏中,有人透露的占城的特点和出海人员的目的。
有的占城俘虏对明军说,“占城人出海就是为了利益,能抢到东西才是目的,现在这个时代还能分得清谁是海盗和不是海盗?只有利益才是需要分清的。”
明军问:“那你们政府不管吗?”
占城俘虏:“政府只管上交,其它的都不管,即使是杀了占城本地人,只要有钱上交都不会管。”
明军与海盗处于复杂的关系中,想找占城政府谈判,占城人又说,那是海盗私人行为,政府管不了,找海盗,又有无数股海盗,没有人代表海盗,问题是海盗是抢劫的不断。
了解到占城有政府支持的海盗后,南海省再次将事情升级,并把情况上奏的北京的皇帝。崇祯收到情报后,反复考虑后,要保护南海商路,就必须向占城用兵,没有其它方法,最后,还是决定对占城用兵。
海域安全也与平定后金同等重要,南海的安全,是向南海采购粮食和进行贸易的保障,只有粮食足够和经济搞活了,才能有条件较好的战胜后金。
决定对占城用兵后,南方三海洋省和南方沿海省迅速准备,组成以南海舰队为主体的南征舰队围剿海盗,再抽调出两个海防旅,一个海军陆战团,准备上陆地征战。
占城国的海盗船都是小船,基本上没有与大明大舰队一战有实力,港口顺利的占领了,然后陆军上岸,再后是直接攻向都城。攻击都城的战役与孙承宗攻打永平城相比就简单多了,几炮就把城门轰开了,接着陆军入城,占城王迅速投降了。
占城国的主要人口是占族人,受南亚文化影响较深。占城国也和东南亚各国一样,征战不断。
占城国也受到了中华文化影响,有史记载的是,占城最初记载的历史是汉朝时期。占城最初是汉朝扩展的疆域,在占城地区设立了象林县,由当时的南日郡管理。
公元137年,象林县功曹之了区连起兵杀县今,自立为占城王,脱离汉朝的统治,为占城历史记载的开起,也是占城国历史的开始。
占城国时强时弱,与周边民族都有战争和冲突,也曾经远海出征过马来西亚地区,北部最北与交趾交界,曾拥有河静省地区,后中途曾被交趾占领过。
明军到占城之时,占城国名义上是安南国的藩属国,自己拥有眉公河出海口的三角洲之地盘。当时占城国与安南国南方的阮氏政权联合,共同抵抗北方的在交趾地区的郑氏政权。
东南亚各国都是军事帝国,主要的是扩张地盘和收税,基本上没有花多少精力在发展社会和改善国民的生活上,总是处于你打我我打你场合中,好在武器比较原始,几乎没有热武器,破坏力有限。
占城国本来有众多的军队,但军队的大部分都派往到边境。在北方有少部分边境的军队,主要是在守卫与阮氏交界的边界,预防阮氏对占城的完全并吞。占城的军队产要在西南方,在攻击吴哥国。
攻打吴哥的军事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攻入了吴哥腹地,占领了大片土地,因而国内的驻军都派往支援攻打吴哥的军事行动。
拥有炮火和逐发枪的大明新军,用了很小的代价占领了占城国的都城。当时的占城王愿意投降明军保命,明军不是东南亚的军队,占城王不投降也不会杀,投降了更好,正好运用占城王对占城的影响,稳定占城国地区。
根据当时情况,大明军用少量兵力占领现有区域,主要兵力带着占城王进入吴哥收编进军吴哥的占城军。
占城王在占城军中还是有地位,在大明军进入吴哥的路上,许多占城军都接受了收编。收编后的占城军,成为结束吴哥战争、扑灭战火、平息抢劫的力量。
在吴哥城附近是战火最激烈的地方,到处是火燃,是鲜血,是死尸,也发现了许多还是抢劫后的军队。大明军迅速控制局势,俘虏或收编正在抢劫的军队,接管物资。
进攻吴哥国的主力还是暹罗国的阿育陀耶王朝的军队,占城军只是刚好在冲突中获利的边境军事力量。
阿育陀耶王朝的暹罗王的称号还是大明封的,暹罗军队发现大明军队的战力很强大后,统帅的代表求见了大明军。
几经交涉,暹罗军统帅与大明军统帅正式谈判。
暹罗统帅说:“暹罗是大明的属国,接受了大明的封号,大明不应该打暹罗国。”
明军统帅杨普说:“大明从没有攻打暹罗的意图,我们此次来是招回占城国的军队顺便平息战乱。”
暹罗统帅:“那为什么攻打我们的军队。”
杨普说:“你说的是那此抢劫和杀人放火的人,那纯属误会,我们以为是土匪,因为战乱太复杂了,必须控制局势和恢复和平。”
强大的明军已经控制的局势,暹罗方才愿意和谈。双方谈来谈去,即没有明显的冲突,也没有诚心的友好,关键在于当时明军强,暹罗军不敌,双方都想体面的休战,只是在寻找各自的最大利益。
杨普经过跟着朱弘的学习和感染,也不是什么简单之人,也懂得暹史和吴哥的历史。杨普说:“暹罗国的大部分地盘都是原吴哥国的,对此我们都没有表示的意见,我们的来到只是为了结束战争,即然暹罗国是大明的属国,暹罗就应该同意大明结束战争的意见,应退出到山外,以后双方互不侵犯永世友好。”
暹罗本来也想占领吴哥城后结束战争,因为北方的东吁国攻打暹罗,暹罗国有点守不住了,想集中兵力于北方。但要让出吴哥城到山外的大片土地又有点不甘心,只是当时暹罗军队与明军有所交锋,不是明军的对手,不得不暂时隐忍,等以后想法搬回一局。
暹罗兵情不得已退出到了山外。
吴哥国的剩余部分,即柬埔寨地区和占城国都在大明军的强大武力下,恢复了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