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党派问题(第1 / 1页)
崇祯谈了对族的一般政策后,重点谈皇族练兵之事。随后,崇祯让有关人员公布火枪兵供养与训练的费用,各藩王有什么能力就养多少兵,当然多多益善,现在有外患,我皇族之兵越多越好。
朕想,一个藩王先练一个营,条件好的藩王可练一个加强营,条件差的藩王则练一个残缺营,当然等级低的藩王,也可先练一个连,甚至是一个排。众皇族的军队,也可共同组成皇族旅,皇族师。
其后几天是对政策的公布和讨论。在期间,也有众人求情,当然说有最多的是那些,能不能按原样政策,朱弘心里明白,皇族中猪队友太多,说这些话的人多也不奇怪。
皇族也有少量人才,对可入仕和可练兵表示热烈支持,甚至有个别藩王要辞去藩位,把藩王让给弟弟,自己不回封地,要入武备营训练。
经过几天的讨价还价,增设了皇族谘询局,由皇族中的老年人组成,但只有咨询作用或参考作用,没有决策作用。
崇祯就是要对皇族在政治上解冻,精神上进行解放,财力上要其支持当时的对后金战争,或参与挽救危局努力。
另一时空的明朝皇族,大部分都被农民军杀了,或被清兵杀了,清朝以后,剩下极少。明朝皇族被杀的最大原因不是因为是皇族,而因为有财产,农民军只是为了抢财谋生,清兵则抢财后杀人。清兵抢劫后杀人只是为了掩盖抢劫。
清兵入关后,虽然也还保留原先的强盗习惯,但有所收敛,在人多之地或城镇,有时能做到秋毫无犯,但在人少或私下,则是原来的本性,抢了财产之后,杀光所有目击者,是其习惯或原则。
朱弘不怕藩王拥有军队,因为军力发展到精锐兵营时期。后金以军队的精锐性获胜,且用了几十年才培育出强有力的军官体系。现在的大明也以在精兵加火器获胜。
藩王想发展旧式老兵无用,想发展新式火枪兵受科技和生产限制,武器生产,弹药制造掌握在朝庭手中,不怕藩王闹事。
在开始时,各藩王的人才还没有起来,练兵和掌握军队的都是原信王体系的人,只是其功劳归入藩王体系,以后藩王中有人才,也必须配副职和参谋人员,副职和参谋人员还是朝庭体系人员。
藩王中也有人才,也想支持朝庭振兴,支持军事训练和社会改革。如新继藩王位的唐王就是一例。
对藩王去铁帽子,就是要除去稳固的爵位形式,必须争取立功后才保持原爵位。对勋贵也去铁帽子,也要迫使其争取立功,吃老本的时代过去了。
崇祯就是想调动当时能调动的力量为当时打败后金服务,为发展当时社会服务。
期后,崇祯朝庭制定了系统的爵位制,大明爵位,分王、公、候、伯、子、男,六个等级,每个等级又分为三个小等级,共分为十八等次。
制度规定爵位的获得,拥有的权力,必须负担的责任,一般继承的规则。
总的原则是获得爵位难,有爵位,无具体封地,王公两级有受封地点,没有封地,立大功授奖,则有可能不降爵位继承。
贵族家族的个人,限制较少,可以进入大部分场所发展,发展靠自己的能力。
在处理好藩王和勋贵事事情后,党派和党争的事件也到了必须给出一般原则的时候。
崇祯被刺后,体系中的人,即原信王体系中的人在运酿成立保皇党,皇帝也许要许多人。成立党派也有人反对,反对的理由是皇帝一直都在抑制党争,党争可平可抑不可助。平抑党争就要旗帜鲜明的反对党派的成立。
两种意见的讨论或争论无结果,最后还是汇报到此崇祯处。崇祯表达了自己对党派的意见。
党派有私党,政党之分,党派既然出现了,就只能面对,凡事不能绝对排斥。我们面对党派,主要是因势利导,也就是抑制私党,允许党派为了公共利益而努力。或者说是团结有利的党派,争取中间的党派,打击反动的党派。
先前抑制党争,是抑制的党派为了自己私人利益而争斗,为了天下大义,或为了谋一阶层,多人全同共进,什么时候都不会禁止。
明朝的党派是只有为了士族利益的党派,没有其它阶层的党派,崇祯初年出现的一些学社也是带士族性质的党派。
崇祯认为,士族的党派无法禁止,与其禁,不如导,让各阶层也出现党派,共同作用于社会,商人性质的党派,手工业性质的组织,以及渔农牧等等行业的组织,都让其自由发展。
什么是政党,政党就是为了某种道义而努力的党,政党必须为社会中某一阶层的人服力,必须带有某种公利的性质。反之只为了党内某少数人的私利,为了少数几个人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党就是私党。
政党有一定的原则性和客观性,私党服从于党魁和少数几个人,为了党魁和少数几个私人利益服务。
面对社会,必须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社会必须是五花八门的存在,这是一定历史时期不能改变的事实。对于不能改变的事实,就必须尊重,就必须认识到社会中有右、中、左多派别。我们努力争取的是好的现象,团结可团结的力量,争取可争取的力量,抑制和打击的是不良现象。
面对社会事务,就是不能带有绝对的心理,不能绝对要求社会只有自己希望出现的现象而无视社会事实。绝对不允许自己不希望出现的事务出现是不可能的,其实社会本身就有其固有的规律和原则,有些规律和原则我们已经认识,有些规律和原则我们还没有认识或还认识不全不清楚。
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社会,但人对社会的作用只能在一定的限度内,想过多的干涉社会,甚至去干涉一些人类还没有认识或认清的事务,就必然要受到社会的惩罚。
人的主观意志能作用于社会,人类知识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但人类还处在发展过程中,人类还没有到绝对强大的地步,人的意志并不能改变一切,人只能有在自己的知识范围内作些尽可能的事。
人类处在发展过程中,人类知识也在增长发展中,我们人类未来会十分强大,但现在只一般人类,必须清醒的认识自己。
我们现在开放政党的存在,抑制私党存在就是尊重自然规律之举。
东林党、浙党、齐党、楚党等派既然出现了,先前没有禁止,现在就不必再禁止,党锢之患,可以不发生就不让其发生。现在需要的是因势利导,促党派向政党、向为了谋一阶级公共利益、向好方向发展。
阉党既然基本上被取缔,太监队伍也不久后要取消,阉党就没必有恢复。
这么说,皇上不反对保皇党的成立。
众人一时齐看向反对保皇党成立的人。
沉默了一会,原先反对保皇党成立的人员表示,“接受皇上的观点,因势利导,取争好局面。”
皇帝的政策也需要有人支持和执行,皇帝的政策也要团结支持派,争取中间派,打击反对派。
在这种条件下,保皇党成立了。
保皇党成立,直接目人是保卫皇帝的安全,皇帝在当时的体制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在皇帝遇刺之后,皇帝的安全在许多人心中占有第一的地位。
保卫皇帝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皇宫内的人员和卫队的人员可靠忠诚。原先行刺之事就是因为皇宫中还隐藏有一股很深的由大臣掌握的力量,平时没有机会接触到皇帝,但外出时人员需要较多,才有机会离皇帝很近。经过刺皇事件后,后宫人员和军队进一步清查,队伍得到进一步整理。
保皇党的主要事务是支持皇帝的政策,当时皇帝的政策也受到文官的抵制,每一步都很艰难,皇帝也需要更大的支持。可以说,此崇祯选择的一些事务是当时社会最佳选择的发展之路,文官则顽固的维持原先的体制,维护士族利益和书本上的、甚至士族歪曲理解的孔孟之道。
人员上,许多秘书处要员都有兼职,宋献策为总干事,具体负责党务。
保皇党成立之季,也表示鼓励社会上成立行业团结和准行业团结,制定行业规则,维护行业利益。
情报部门也关注和了解“复社”之类的想维护士族超人权力的组织。党派正常竞争,不加限制,认为自己的党派天生就高人一等,就是应该掌握社会和官府大权的组织,甚至要强迫别人服从,侵占别人权力的组织则必须适当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