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经济问题(第1 / 1页)
朱弘在小朝庭展示了面对大朝庭的军事内容,经众人相互讨论和相互解答,大都能达成一致意见,也明白了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问题。文武分班就是要平衡朝庭的权力,改变先前那种以文制武的不合理局面,希望多少能削弱文官的过多的权力或文官之间的党争。我们小朝庭主要是做些大朝庭做不了的或力量达不到的地方事务,但小朝庭的存在多少也会削弱文官的权力,小朝庭也必须争取自己的权力。
勖勤宫不算很大,宫内的床和许多东西也清开了,多了许多座椅,二十多人在其中也不显得拥挤。彼信王的少年时期,万事不出头,一向沉默寡言。现在的朱弘,虽然也言语不多,但为了自救,为了救天下,不得不多说话了。
来勖勤宫开朝会的众人,开始,大家还正座在椅子上,等正规程序走完后,大家就不太规矩。
原先在信王府办学习班之初,大家出于对大明王爷的敬重,或在王爷的威望前,不敢乱说乱动,朱弘也勉为其难的充当教师。后来大家熟了,特别是理解了朱弘的志向后,大家就随便得多,大家年纪都相差不远。
朱弘继皇帝位后,怕大家会生疏,搬用见皇帝的礼仪,于是见到原信王的下属都抢先打招呼,按原来的习惯和方式交往、交谈,连自己的称呼上也和原来信王时期一样,称“我”,从不称“朕”。
其实是朱弘多虑了,年青人就是想保持原来那种关系,只有杨令、李信等年纪大一点的人为人处事比较正规,保持即可向随便方向发展,保持过去那种关系,又可向礼仪方向发展,不失君臣之礼。
朱弘在小朝会完成正式内容后说:“大家休息一会儿,接着我想听大家的想法。”
不久后,二十多人分为几群人在交谈。最大一群人是杨令交谈组,杨令端座在中间,常延年、徐得水侧座在两边,周围围了一圈人,十多岁的人居多,都是军事爱好者。
常延年说:“文武平衡,武将也会有权了,父亲要是听到此消息,该会有多高兴。”
徐得水说:“削弱文官的权力,并不是惩治文官,而是削去文官过多的权力,过多的权力和过份的精力也是党争的重要原因之一。”
杨令说:“小朝庭的存在,也不是为了与文官争利,而是为了办事,大朝庭与小朝庭主要是处于互补之中。当然,文官争权,把天下万民的一些权力和皇帝的一些权力也争去了,那小朝庭必须帮助皇帝和天下万民争回来,我们就是要争回救天下的权力,争回为天下万民办事的权力。”
另一群人,李信正座其中,黄宗羲也在座,也围了一些人。李信说:“军事工作是重点,经济是军事的基础。”
黄宗羲接着说:“经济策略和内政同样重要,且许多事需要小朝庭的人做。”
何功能说:“我背一下经济策略和内政的内容,看没有没记错,其主要内容是:
1、成立钱庄,把原先的四海钱庄扩展为大明皇家钱庄。
2、制造长城币(银币)、黄河币(金币)、纸币。
3、向南方和米市购粮,贮藏于长江沿岸,以备急需。
4、组织流民开荒,耕种。先组织流民队伍的管理人员和队伍。
5、长江沿岸建粮仓。准备向北方和灾区运,同时向台湾和矿山运灾民。
6、继续开展贸易。
7、成立科学院,当前科学院重点在于了解和调控那些对水需要不那么高的粮食品种,如红署,玉米,土豆之类种植品种。再者就是水利罐概,水车的类型和制造,食品加工也列入重点。”
朱弘听到众人对自己策略的理解,感到众人慢慢成长起来了,现在正是用人之季,将来信王原班子还是能担大任的。朱弘感到满意之余,也在深思下一步军事问题。
整顿军备,即要整顿原先的军队,也应大力发展以信王府侍卫为基础的新军,重要的还是军事体制问题。
对于军事体制问题,也许有人发现了,同样是汉人,在清军时很能战,在明军时期战力就差得多。如吴三桂,孔有德等人。其主要原因是是明军的文官体系的后勤补给的牵制,再加上明军的情报体系比不上清军,明军将官的指挥没有清军那么自主,明军的评价体系较差,明军现有的评价甚至是完全脱离事实,只为党争,清军对战功的认定基本上合理,明军诸多有关体制的问题,明军不如清军。
现在朱弘必须改变这种现象,决定成立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总装备总,总宣导部等机构。建立总参谋部,通畅军令与调度,严密军事计划。建立总后勤部,减少后勤对军事的牵制。建立总装配部,改善军队的装备。将原先的训练处和宣导处扩大为训练部和宣导部,训练部掌管全国的军事训练,宣导部协调官兵的关系,提高军队的素质和对战争的理解,提整士气。
整顿原先的军队需要朝堂上处理,需要朝庭众人讨论再定方案,暂时不表。经济策略和内政方面则需要现在就动手行动。朝庭只能按原样子稳定朝局,真正办事还是需要原信王府的班子。
信王府的班子也相当于政府机构了,现在可以公开招考人才了,信王府和五湖四海公司都设立了常设的人才招考机构,能用的人就用。
五湖四海公司公开宣布为皇商,扩大经营,只要不贪,守规矩者就可录用,各级掌柜即有发现人才之责,也有发现不良者之责。五湖公司虽然以前做陆路生意,四海公司主要做水路生意,今后不限,有生意就做,有钱赚就赚。
成立皇家钱庄,由原先沈功全的四海钱庄改编而来。由皇帝代表天下万民拥有钱庄,沈功全的股份保留下来,由沈功全具体负责,相当于后世的总经理,懂事长自然是皇帝。把抄家得来的全部银子、内库银和原钱庄的银子都全部入股。
当时最大的问题是财政问题,金融又是财政中的重要问题。明代已有钱庄或票号出现,到了明代的朱弘,即使没有遇到沈功全,也会另外找几家能利用的钱庄。现今,沈家钱庄好用,自然也就利用起沈家钱庄。
一天,曹化淳带沈功全来觐见。沈功全的来到,肯定是钱庄的事,因为先前已派了许多人加入到钱庄,沈功全虽然也算皇帝体系的人,但必竟原先也有自己的体系,加入纯信王体系的人,即是按要求发展钱庄,也是争取沈功全体系的人真正加入皇帝体系。
朱弘掌握权力后,钱庄必须扩大经营,除了原先懂业务的人员加入钱庄外,还特派人到钱庄代表皇家与钱庄一起制业钱庄的有关章程。
沈功全说:“经众人讨论,章程的主要内容是:
存钱有利。钱庄鼓励存银于钱庄,存钱有利息,储存在钱庄的钱的安全由皇家,钱庄,国家税收共同担保。
汇通天下。原先的钱庄或票号的网点不够多,异地存取受限,现有皇家钱庄遍及天下,也可汇通天下。
异地存取。原先的钱庄或票号,异地存取要按地域的远近,收取运费,现在基本不收。票号业务和存储业务统一不收运费,现银异地支取则按地域按数量减量收取。在一定数量以下的现金异地支取不收运输费,支取金银过大部分则按数量多少适当收费,其收费也肯定比旧钱庄低。
皇家钱庄下的网点也有等级,小地方的小钱庄,只能支取少量的现金,有的还需先日预约,大数量的现金必须到大地方的大钱庄兑取,太多的现金额也可能要先预约。”
沈功全没有直接读章程条文,说了几条主要的,主要是谈内容,便于掌握。
沈功全又说:“鉴于当时国贫民富的时局,钱庄重点派人到北京附近的地区动员北京附近的人员存银钱在钱庄,希望能聚集民间更多的银钱。存钱有两类形式,一种是只认票据,不认人,有票据就可取钱,数额大的一般选择这种形式。另一种是名实制,只认人,不认票据,只要是谋地谋人,就可支配存在钱庄的钱,当然,有关手续还是要办,这种形式的存钱就是为了确保原钱的主人被抢劫后或家破败后,所有凭证都没有了,也还能支配自己的钱,这种形式的数额一般不会很大。
后一种存钱形式,就是要储户把皇家钱庄当特级保险柜,动员最多的人把钱存在钱庄。钱庄的钱丢失由钱庄负责,绝不会少储户的钱。这些形式存钱,就是为了防止后金人来抢劫而设,免得好了后金而增加平定后金的难度。
以政府为支持的钱庄只能一家,就是皇家钱庄,各级政府不能再设钱庄。”
朱弘很清楚以当时官僚的素质,不可能经营好钱庄,朱弘很担心官员行奸行骗,皇家钱庄还要负担起管理功能,即管理社会上私人钱庄或票号的行为合法。明末当时,私人钱庄五花八门,其中也有行骗和诈骗者,但当时原先有的私人钱庄和票号不能强行取缔,但对行骗者则必须及时处理。
对于金融和银行,现代人易懂也易理解,其主要作用就是用于支持朝庭财政,解决当时经济问题。有了金融和银行体系,就能在一定的金属货币基础上发行纸币。
皇家钱庄也必须按钱庄的运行规则办事,必须建立高度的信用。皇家钱庄重点业务是修建金银库存网点,其地点主要在城镇,以北京为中心。尤其是山海关到北京的官道沿边,特别要慎重,即要满足金银供应,又不能库过多。金银库利用原先金银仓库的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理念修建。
因为皇家钱庄,全国连网,金银一般即有来账,也有住账,相互抵消,加上票号帐目,一般不需要现金来往运输,或需要运输的量较少,如果少量需要运输者也是有禁军或新军保护。其它一些业务问题,则按原先的基础,结合一些发展起来的新观念运行。
多谢kill1888,書友凌的支持。